范文号 - 传承弘扬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bīn ]

读音:bīn

拼音:bin

简繁:賓

五笔:PRGW

五行:水

部外:暂无

五笔:PRGW

笔画:10画

吉凶:吉

仓颉:JOMC

结构:上下

郑码:WDPO

四角:30801

区位:1786

统一码:5BBE

异体字:賓,賔,?,?,?,?,?,?,?

英汉互译:guest,visitor,surname,submit

笔顺: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竖、横、竖、横、撇、点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3712018年2014年
2013年3702007年2006年483
1995年1987年1982年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
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
起源

宾姓主要源自:子姓。

宾姓宾姓起源一

源于有穷氏,出自夏王朝时期司空宾圉的后裔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宾圉,是东夷族有穷氏部落的族人,当时为首领神箭后羿的臣下,即夏王朝少康执政时期的司空宾圉(公元前1905~前1884年待考)。在少康结束了后羿与寒浞四十年左右的统治,并恢复了夏王朝姒姓政权后,其在位的二十一年期间(公元前1905~1884年待考),任用当初后羿的旧臣、正直的宾圉为司空(掌管土地、城建、营造等)。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,到了春秋初期,宾圉的裔孙宾胥无(宾须无,公元前685~前641年待考)曾出任齐国大夫,主管军事,与管仲一起辅助齐桓公姜小白称霸中原。在宾胥无的后裔子孙中,多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,称宾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宾胥无下传至宾媚人,由于他擅长外交事务,在周定王姬瑜八年(鲁宣公姬馁十年,公元前599年),被鲁宣公聘请为上大夫。到了周定王十八年(齐顷公姜无野九年,晋景公姬孺十年,公元前589年),宾媚人又出任齐国国佐,为齐国上卿。在宾媚人的后裔子孙中,则有以先祖的官职“国佐”为姓氏者,省文简化为单姓国氏、佐氏,佐氏后又有简笔为左氏者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

宾氏族人大多尊奉宾胥无(宾须无)为得姓始祖。

宾姓宾姓起源二

源于子姓,出自殷商晚期武丁时期贞卜史官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从最近收集的近百年出土的甲骨文考古资料中,台湾学者宾泽欧发现在殷商晚期武丁时期,有一重要的贞卜史官,名姓为“宾”。在出土的许多武丁时期的甲骨契刻卜辞上,都有他的贞卜纪录以及签名。据专家学者考证,“宾”为当时“宾氏族”的首领,入为商朝君主武丁服务,任重要贞卜人的职务,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史官。当时宾氏族有封地名“宾”(今陕西邠县),首领也曾封有爵位称“子宾”。

如果这些资料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考证,就可以将宾氏家族的历史从东周春秋再往前推至少五百年来,直到殷商武丁时期(约公元前1400~前1300年左右)。

宾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,但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只排在三百七十位,在台湾省也名列在第四百三十八位,以大梁为郡望。

豳地(陕西省彬县)为起源地:

从夏朝国都,以及宾氏受封豳地的史料情况分析,陕西省彬县为宾氏家族起源地。

梁(河南省开封市)为迁徙地:

公元600年以前,宾须无出梁至齐,受春秋五霸的齐桓公重用,与管仲同事,任大夫,负责外交、司法等事务。

齐(山东淄博)为迁徙地:

由宾须无至齐,到后来的宾媚人在齐国任大夫,可见当时齐国有较多宾氏族人。

东周国都:

东周时有大夫宾孟、宾滑,推断当时东周国都有宾氏族人。

从这以后,历经秦、汉、三国两晋南北朝、隋、唐,目前还没有从史书中发现宾氏族人的资料。

宋以后,有一支族人生活在四川一带。

一支族人生活在广东肇庆一带。

宋末,一部分族人到广西,始祖为太的公。

一部分族人迁到高丽,即现在的朝鲜和韩国,仅韩国目前就有5000余人。

明朝,广西一部分族人到湖南,始祖为德诚公。

清朝,湖南、广西一部分族人迁徙到湖北、重庆、四川。

民国后,分布更广。

新中国成立后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,随着社会人口流动的加速,宾氏族人已遍布全国各地,香港、台湾,及新加坡、美国、加拿大等地都有宾氏族人的痕迹。

四川省集中在四川成都市、宜宾市区及屏山县、德阳市区及中江县、南充市、攀枝花市、泸州市等,省内其他各地也有少数族人。

重庆市集中在重庆市区、合川市、大足县等,市内其他各地也有少数族人。

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中在南宁市、玉林地区博白县水鸣镇、桂林市、贵港市、钦州地区、河池地区等,区内其他各地也有少数族人。

广东省集中在肇庆市、韶关市等,省内其他各地如广州、深圳、东莞也有少数族人。

湖南省集中在长沙市、湘潭市、株洲市、永州市等,省内其他各地也有少数族人。

湖北省集中在武汉市等,省内其他各地也有少数族人。

大梁郡:大梁郡有两处:①始见于战国魏惠王三十一年(公元前?305年)的大梁郡,魏国自安邑迁都于大梁。秦始皇二十三年(丁丑,公元前224年)命王贲攻魏,引浚仪渠水灌大梁,城遂毁。汉朝时期置陈留郡浚仪县、祥符县,大梁故城在浚仪县西,祥符县西北。祥符县后改称开封县,旧浚仪县省入。隋、唐诸朝以后,又通称开封为汴梁、汴京或大梁,现为河南省开封市。②亦称广梁郡的大梁郡。南梁大宝元年(庚午,公元550年),置大梁郡于今安徽广德县境内的石封县。南梁承圣元年(壬申,公元552年),一说南梁绍泰元年(乙亥,公元555年),割故鄣、广德县置广梁郡,取广德县、大梁郡各一字合成吉利语,治石封,领一个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避炀帝讳写成“大梁郡”。南陈永定二年(戊寅,公元558年)农历8月丙寅,改为陈留郡。

大梁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(賓)bī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亦广,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,新疆之布尔津,湖北之武昌、监利,江西之崇仁,广东之新会、高要、吴川,广西之灌阳,云南之陇川,四川之通江、合江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

1、其引《路史》云:“周桓王之后有宾氏。”此当系出姬姓。

2、“或云:栾宾之后。望出梁国。”栾宾,春秋时晋靖侯之孙,此亦系出姬姓,而以祖辈名字为氏。

二、(賓)

宾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宾姓起源:

1、系自姬姓。周桓王之后有宾氏。

2、晋靖侯之孙奕宾之后。

3、春秋时齐大夫有宾氏。

4、明、清时云南保山县崩戛喧土官为宾氏。

宾姓名人:

宾须无,春秋时齐大夫。

郡望:大梁,梁国。

变化:一作〔賔〕。

历史名人

宾姓古代名人

宾圉夏朝,司空,少康王时期,约公元前1905-1884年。

宾须无春秋,曾任齐国大夫,与管仲一道辅助齐桓公称霸。齐桓公当政时期为前685-643年,管仲生于公元前725年,卒于公元前645年。可见,宾须无当生活在公元前600年以前。据台湾泽欧族兄考证,时约公元前685至前641年。

宾媚人春秋,成公二年任齐国国佐。擅长外交,事见〈大雅?既醉〉〈小雅?信南山〉〈商颂?长发〉。宣公十年(公元前599年)聘鲁,成公十八年(公元前573年)被杀。

宾起春秋,即宾孟,周景王时的重臣。周景王于公元前?~前520年在位。公元前,520年,6月11日,在周景王的葬礼上,单穆公发动了军事政变,他杀死了宾起。《左传》说:王子朝,宾起,有宠於景王,王与宾孟说之,欲立之,刘献公之庶子伯蚡事单穆...,单子立刘蚡,五月,庚辰,见王,遂攻宾起,杀之,盟群王子于单氏(520年前,周景王告诉宾起,要立王子朝为太子,而单穆公和刘献公庶子伯蚠“恶宾起,之为人,愿杀之;又恶王子朝之言,以为乱,愿去之。”)

宾畅春秋战国,历史名人。《左传》昭公九年中有“王有姻丧,使赵成如周吊,且致阎田与襚,反颖俘。王亦使宾畅执甘大夫襄以说于晋,晋人礼而归之。”的句子(周王也派大夫宾畅逮了甘地的大夫襄,来讨晋国的喜欢。晋人也遣返在颖地抓到的俘虏)。

宾姓近代名人

宾步程(1879—1941),湖南省东安县山口铺乡人。同盟会会员,湖南省政府委员,实业家。

郡望

大梁郡:大梁郡有两处:①始见于战国魏惠王三十一年(公元前?305年)的大梁郡,魏国自安邑迁都于大梁。秦始皇二十三年(丁丑,公元前224年)命王贲攻魏,引浚仪渠水灌大梁,城遂毁。汉朝时期置陈留郡浚仪县、祥符县,大梁故城在浚仪县西,祥符县西北。祥符县后改称开封县,旧浚仪县省入。隋、唐诸朝以后,又通称开封为汴梁、汴京或大梁,现为河南省开封市。②亦称广梁郡的大梁郡。南梁大宝元年(庚午,公元550年),置大梁郡于今安徽广德县境内的石封县。南梁承圣元年(壬申,公元552年),一说南梁绍泰元年(乙亥,公元555年),割故鄣、广德县置广梁郡,取广德县、大梁郡各一字合成吉利语,治石封,领一个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避炀帝讳写成“大梁郡”。南陈永定二年(戊寅,公元558年)农历8月丙寅,改为陈留郡。

大梁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(賓)bī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亦广,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,新疆之布尔津,湖北之武昌、监利,江西之崇仁,广东之新会、高要、吴川,广西之灌阳,云南之陇川,四川之通江、合江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

1、其引《路史》云:“周桓王之后有宾氏。”此当系出姬姓。

2、“或云:栾宾之后。望出梁国。”栾宾,春秋时晋靖侯之孙,此亦系出姬姓,而以祖辈名字为氏。

二、(賓)

宾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宾姓起源:

1、系自姬姓。周桓王之后有宾氏。

2、晋靖侯之孙奕宾之后。

3、春秋时齐大夫有宾氏。

4、明、清时云南保山县崩戛喧土官为宾氏。

宾姓名人:

宾须无,春秋时齐大夫。

郡望:大梁,梁国。

变化:一作〔賔〕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(賓)bī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亦广,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,新疆之布尔津,湖北之武昌、监利,江西之崇仁,广东之新会、高要、吴川,广西之灌阳,云南之陇川,四川之通江、合江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

1、其引《路史》云:“周桓王之后有宾氏。”此当系出姬姓。

2、“或云:栾宾之后。望出梁国。”栾宾,春秋时晋靖侯之孙,此亦系出姬姓,而以祖辈名字为氏。

二、(賓)

宾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宾姓起源:

1、系自姬姓。周桓王之后有宾氏。

2、晋靖侯之孙奕宾之后。

3、春秋时齐大夫有宾氏。

4、明、清时云南保山县崩戛喧土官为宾氏。

宾姓名人:

宾须无,春秋时齐大夫。

郡望:大梁,梁国。

变化:一作〔賔〕。

堂号

大梁郡:大梁郡有两处:①始见于战国魏惠王三十一年(公元前?305年)的大梁郡,魏国自安邑迁都于大梁。秦始皇二十三年(丁丑,公元前224年)命王贲攻魏,引浚仪渠水灌大梁,城遂毁。汉朝时期置陈留郡浚仪县、祥符县,大梁故城在浚仪县西,祥符县西北。祥符县后改称开封县,旧浚仪县省入。隋、唐诸朝以后,又通称开封为汴梁、汴京或大梁,现为河南省开封市。②亦称广梁郡的大梁郡。南梁大宝元年(庚午,公元550年),置大梁郡于今安徽广德县境内的石封县。南梁承圣元年(壬申,公元552年),一说南梁绍泰元年(乙亥,公元555年),割故鄣、广德县置广梁郡,取广德县、大梁郡各一字合成吉利语,治石封,领一个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避炀帝讳写成“大梁郡”。南陈永定二年(戊寅,公元558年)农历8月丙寅,改为陈留郡。

大梁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(賓)bī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亦广,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,新疆之布尔津,湖北之武昌、监利,江西之崇仁,广东之新会、高要、吴川,广西之灌阳,云南之陇川,四川之通江、合江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

1、其引《路史》云:“周桓王之后有宾氏。”此当系出姬姓。

2、“或云:栾宾之后。望出梁国。”栾宾,春秋时晋靖侯之孙,此亦系出姬姓,而以祖辈名字为氏。

二、(賓)

宾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宾姓起源:

1、系自姬姓。周桓王之后有宾氏。

2、晋靖侯之孙奕宾之后。

3、春秋时齐大夫有宾氏。

4、明、清时云南保山县崩戛喧土官为宾氏。

宾姓名人:

宾须无,春秋时齐大夫。

郡望:大梁,梁国。

变化:一作〔賔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