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文号 - 传承弘扬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cài ]

读音:cài

拼音:cai

简繁:菜

五笔:AESU

五行:木

部外:暂无

五笔:AESU

笔画:11画

吉凶:暂无

仓颉:TBD

结构:上下

郑码:EPF

四角:44904

区位:1843

统一码:83DC

异体字:

英汉互译:vegetables,dish,order,food

笔顺:横、竖、竖、撇、点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1133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471
1995年1987年1982年492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
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
起源

菜姓主要源自:子姓。

菜姓菜姓起源一

源于子姓,出自商朝时期终菜氏部族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商王朝时期,有一子姓终菜氏部族。周武王姬发灭商纣之后建立了西周王朝。西周初期,在周公旦平定了武庚禄父发动的叛乱以后,把周武王的弟弟姬封分封到原来商朝的国都所在地,并把商朝的七个部族遗民划归他管理,史称其为“康叔”。因为康叔刚勇志烈,适于管理那些很可能心怀不满的商朝遗民,所以周公旦将其封于斯地以管辖商遗。康叔后来建立了卫国,其辖下的商朝七部遗民主要就是:终菜氏、陶氏、施氏、繁氏、锜氏、樊氏、饥氏。

终菜氏一族的后裔子孙后来都成为周王朝的子民,多以“终菜”为复姓,再后逐渐省文简改为单姓菜氏、终氏等,世代相传至今。

菜姓菜姓起源二

源于子姓,出自商朝末期箕子朝鲜,属于以职业名称为氏。周武王姬发灭商纣之后,商王朝遗臣子胥余,即箕子,率五千商族遗民东迁至辽东以及朝鲜半岛,联合当地土著居民建立了“箕氏侯国”,史称“箕子朝鲜”。在朝鲜半岛的居列城(今韩国晋州)有一支箕子的后裔,他们以蔬菜种植为生,时人称其为菜氏,后世的高丽文为야채或채씨。箕子朝鲜在西汉惠帝刘盈元年(公元前194年)被卫满朝鲜灭亡之后,该支菜氏族人一部分内迁回祖国辽东、辽西地区,在宋朝初期再迁中原颖川之颖阳(今河南许昌长葛,非河南登封的颖阳镇)一带;另一部分仍旧留在朝鲜半岛仁川一带,今发展到一千一百二十来户、约四千三百九十余人。著名的北宋文学家、与黄庭坚、晁补之、张耒并称“苏门四学士”的秦观在《淮海集》中记述:颖阳有一位菜氏女子,十四岁结婚,结婚后才十六天丈夫就得病死了。菜女本想专心守寡,但她娘家人心疼她,要她再嫁,她没办法,只好又结了婚。但婚后不久,新丈夫又死了。菜女认为这都是自己不贞的报应,便哭着对大家说:“身践二庭,女子之辱也!”于是,她在第二个丈夫死后的第三天吞砒霜自尽了。

这位颖阳菜氏女子,大概就是箕子的后裔。有意思的是:这两支菜氏同宗同源,却一为汉族,一为韩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菜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,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,在台湾省则名列在一千六百九十二位,以昌黎、颍川为郡望。

今广东省的清远市、潮讪地区,山东省的烟台市莱州市、青岛市胶南市,四川省的遂宁市,天津市,台湾省、韩国、日本等地,均有菜氏族人分布。

昌黎郡:昌黎郡是在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逐渐形成的。自三国曹魏于正始五年(甲子,公元244年)设置辽东属国,后改为昌黎郡,辖境相当于今辽宁辽河以西大凌河中下游及小凌河流域地区。至隋朝初期,以昌黎(今辽宁义县)为中心,在辽河以西设有昌黎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昌黎县一带。隋、唐两朝在卢龙县境内。大辽国时期置广宁县,为营州治所。大金国时期为昌黎县。

颖川郡:夏王朝建立后,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,夏启建都于夏邑,“大飨诸侯于钧台”(今河南禹州三峰山东麓)。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(今河南禹州),有熊氏(今河南长葛),昆吾(今河南许昌),康(今河南禹州)。春秋、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、楚所据。分属韩、魏、楚。战国末期秦国灭韩国后,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(辛未,公元前230年)置颍川郡,治所在阳翟(今河南禹州)。之所以名为颖川郡,是因为有一条河,名为颖水,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。郡治设在阳翟(今河南禹州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、长葛县、登封市、宝丰县以东,尉氏县、郾城县以西,密县以南,叶县、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。西汉高祖六年(庚子,公元前201年),析许县,置颍阴县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。许县、颍阴县、阳翟县、长社县(今河南长葛老城)、鄢陵县(今河南鄢陵彭店乡古城村)、襄城县均属颍川郡。三国时期,曹魏称颍川郡,属豫州,许昌县、颍阴县、鄢陵县、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。许昌为曹魏五都之一,曹魏黄初二年(辛丑,公元221年),魏文帝曹丕以“汉亡于许,魏基昌于许”,改许县为许昌县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辛酉,公元421年),置许昌郡(今河南许昌张潘故城)。南朝宋景平元年(癸亥,公元423年),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,其地为北魏所据。北魏置颍川郡,治长社(今河南长葛老城)。西魏置许昌郡(今河南长葛老城)。东魏天平元年(甲寅,公元534年)改为颍州。东魏武定七年(己巳,公元549年)改颍州为郑州,治移颍阴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,领阳翟、颍川、许昌三郡。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,以长社为颍川郡治。北周大定元年(辛丑,公元581年)改郑州为许州,治长社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。隋晁时期改许州为颍川郡,辖十四县,颍川(今河南禹州)、长葛、许昌、隐强(今河南鄢陵陶城)、鄢陵、襄城诸县属之。唐武德四年(辛巳,公元621年),改颍川郡为许州,鄢陵、长葛、阳翟、许昌诸县属许州。唐天宝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,许州改称颍川郡,属河南道。长社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、长葛、阳翟、许昌、鄢陵诸县属颍川郡。唐乾元元年(戊戌,公元758年)复称许州。北宋初,许州,隶京西路。宋元丰三年(庚申,公元1080年),升许州为颍昌府,隶京西北路。宋大观四年(庚寅,公元1110年)称许州,隶京西北路。到了元朝时期,许昌仍为州,长社、长葛、襄城县属之。鄢陵属开封府。明朝洪武元年(戊申,公元1368年),废长社县,并入许州,领4县,长葛、襄城属之。许州、钧州均隶开封府。明万历三年(乙亥,公元1575年)钧州改为禹州。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。清朝初期,许州、禹州属河南省。清雍正二年(甲辰,公元1724年)许州升为直隶州,长葛属之。鄢陵属开封府。清雍正十三年(乙卯,公元1735年)许州升为许州府,临颍、郾城、襄城、长葛、密县(今河南新密)、新郑属之。许州府、开封府均隶河南省。中华民国成立后,许州改为许昌县,改禹州为禹县,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。鄢陵县直属河南省。民国十五年(丙寅,公元1926年),废道为区,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,治许昌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。长葛、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,治所郑县(今河南郑州),鄢陵则直属河南省。

昌黎堂:以望立堂。

颖川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cài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围场,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东平、平邑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湖北之利川,河南之卢氏,安徽之贵池,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。

二、

菜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菜姓起源:

1、或以取义蔬菜为氏。隋唐时敦煌地区已有此姓。亦见《内阁大库现存清代汉文黄册》、《新编千家姓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。

2、回族姓。

3、或衍自蔡姓、蔡菜音同形似,但莱较蔡易写,且更常见,于是人们以菜代蔡,遂成一姓。清以前姓氏书籍中均无此姓,而今分布较广,说明菜为近代出现之新姓氏。

历史名人

郡望

昌黎郡:昌黎郡是在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逐渐形成的。自三国曹魏于正始五年(甲子,公元244年)设置辽东属国,后改为昌黎郡,辖境相当于今辽宁辽河以西大凌河中下游及小凌河流域地区。至隋朝初期,以昌黎(今辽宁义县)为中心,在辽河以西设有昌黎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昌黎县一带。隋、唐两朝在卢龙县境内。大辽国时期置广宁县,为营州治所。大金国时期为昌黎县。

颖川郡:夏王朝建立后,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,夏启建都于夏邑,“大飨诸侯于钧台”(今河南禹州三峰山东麓)。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(今河南禹州),有熊氏(今河南长葛),昆吾(今河南许昌),康(今河南禹州)。春秋、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、楚所据。分属韩、魏、楚。战国末期秦国灭韩国后,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(辛未,公元前230年)置颍川郡,治所在阳翟(今河南禹州)。之所以名为颖川郡,是因为有一条河,名为颖水,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。郡治设在阳翟(今河南禹州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、长葛县、登封市、宝丰县以东,尉氏县、郾城县以西,密县以南,叶县、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。西汉高祖六年(庚子,公元前201年),析许县,置颍阴县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。许县、颍阴县、阳翟县、长社县(今河南长葛老城)、鄢陵县(今河南鄢陵彭店乡古城村)、襄城县均属颍川郡。三国时期,曹魏称颍川郡,属豫州,许昌县、颍阴县、鄢陵县、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。许昌为曹魏五都之一,曹魏黄初二年(辛丑,公元221年),魏文帝曹丕以“汉亡于许,魏基昌于许”,改许县为许昌县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辛酉,公元421年),置许昌郡(今河南许昌张潘故城)。南朝宋景平元年(癸亥,公元423年),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,其地为北魏所据。北魏置颍川郡,治长社(今河南长葛老城)。西魏置许昌郡(今河南长葛老城)。东魏天平元年(甲寅,公元534年)改为颍州。东魏武定七年(己巳,公元549年)改颍州为郑州,治移颍阴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,领阳翟、颍川、许昌三郡。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,以长社为颍川郡治。北周大定元年(辛丑,公元581年)改郑州为许州,治长社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。隋晁时期改许州为颍川郡,辖十四县,颍川(今河南禹州)、长葛、许昌、隐强(今河南鄢陵陶城)、鄢陵、襄城诸县属之。唐武德四年(辛巳,公元621年),改颍川郡为许州,鄢陵、长葛、阳翟、许昌诸县属许州。唐天宝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,许州改称颍川郡,属河南道。长社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、长葛、阳翟、许昌、鄢陵诸县属颍川郡。唐乾元元年(戊戌,公元758年)复称许州。北宋初,许州,隶京西路。宋元丰三年(庚申,公元1080年),升许州为颍昌府,隶京西北路。宋大观四年(庚寅,公元1110年)称许州,隶京西北路。到了元朝时期,许昌仍为州,长社、长葛、襄城县属之。鄢陵属开封府。明朝洪武元年(戊申,公元1368年),废长社县,并入许州,领4县,长葛、襄城属之。许州、钧州均隶开封府。明万历三年(乙亥,公元1575年)钧州改为禹州。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。清朝初期,许州、禹州属河南省。清雍正二年(甲辰,公元1724年)许州升为直隶州,长葛属之。鄢陵属开封府。清雍正十三年(乙卯,公元1735年)许州升为许州府,临颍、郾城、襄城、长葛、密县(今河南新密)、新郑属之。许州府、开封府均隶河南省。中华民国成立后,许州改为许昌县,改禹州为禹县,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。鄢陵县直属河南省。民国十五年(丙寅,公元1926年),废道为区,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,治许昌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。长葛、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,治所郑县(今河南郑州),鄢陵则直属河南省。

昌黎堂:以望立堂。

颖川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cài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围场,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东平、平邑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湖北之利川,河南之卢氏,安徽之贵池,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。

二、

菜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菜姓起源:

1、或以取义蔬菜为氏。隋唐时敦煌地区已有此姓。亦见《内阁大库现存清代汉文黄册》、《新编千家姓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。

2、回族姓。

3、或衍自蔡姓、蔡菜音同形似,但莱较蔡易写,且更常见,于是人们以菜代蔡,遂成一姓。清以前姓氏书籍中均无此姓,而今分布较广,说明菜为近代出现之新姓氏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cài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围场,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东平、平邑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湖北之利川,河南之卢氏,安徽之贵池,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。

二、

菜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菜姓起源:

1、或以取义蔬菜为氏。隋唐时敦煌地区已有此姓。亦见《内阁大库现存清代汉文黄册》、《新编千家姓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。

2、回族姓。

3、或衍自蔡姓、蔡菜音同形似,但莱较蔡易写,且更常见,于是人们以菜代蔡,遂成一姓。清以前姓氏书籍中均无此姓,而今分布较广,说明菜为近代出现之新姓氏。

堂号

昌黎郡:昌黎郡是在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逐渐形成的。自三国曹魏于正始五年(甲子,公元244年)设置辽东属国,后改为昌黎郡,辖境相当于今辽宁辽河以西大凌河中下游及小凌河流域地区。至隋朝初期,以昌黎(今辽宁义县)为中心,在辽河以西设有昌黎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昌黎县一带。隋、唐两朝在卢龙县境内。大辽国时期置广宁县,为营州治所。大金国时期为昌黎县。

颖川郡:夏王朝建立后,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,夏启建都于夏邑,“大飨诸侯于钧台”(今河南禹州三峰山东麓)。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(今河南禹州),有熊氏(今河南长葛),昆吾(今河南许昌),康(今河南禹州)。春秋、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、楚所据。分属韩、魏、楚。战国末期秦国灭韩国后,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(辛未,公元前230年)置颍川郡,治所在阳翟(今河南禹州)。之所以名为颖川郡,是因为有一条河,名为颖水,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。郡治设在阳翟(今河南禹州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、长葛县、登封市、宝丰县以东,尉氏县、郾城县以西,密县以南,叶县、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。西汉高祖六年(庚子,公元前201年),析许县,置颍阴县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。许县、颍阴县、阳翟县、长社县(今河南长葛老城)、鄢陵县(今河南鄢陵彭店乡古城村)、襄城县均属颍川郡。三国时期,曹魏称颍川郡,属豫州,许昌县、颍阴县、鄢陵县、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。许昌为曹魏五都之一,曹魏黄初二年(辛丑,公元221年),魏文帝曹丕以“汉亡于许,魏基昌于许”,改许县为许昌县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辛酉,公元421年),置许昌郡(今河南许昌张潘故城)。南朝宋景平元年(癸亥,公元423年),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,其地为北魏所据。北魏置颍川郡,治长社(今河南长葛老城)。西魏置许昌郡(今河南长葛老城)。东魏天平元年(甲寅,公元534年)改为颍州。东魏武定七年(己巳,公元549年)改颍州为郑州,治移颍阴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,领阳翟、颍川、许昌三郡。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,以长社为颍川郡治。北周大定元年(辛丑,公元581年)改郑州为许州,治长社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。隋晁时期改许州为颍川郡,辖十四县,颍川(今河南禹州)、长葛、许昌、隐强(今河南鄢陵陶城)、鄢陵、襄城诸县属之。唐武德四年(辛巳,公元621年),改颍川郡为许州,鄢陵、长葛、阳翟、许昌诸县属许州。唐天宝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,许州改称颍川郡,属河南道。长社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、长葛、阳翟、许昌、鄢陵诸县属颍川郡。唐乾元元年(戊戌,公元758年)复称许州。北宋初,许州,隶京西路。宋元丰三年(庚申,公元1080年),升许州为颍昌府,隶京西北路。宋大观四年(庚寅,公元1110年)称许州,隶京西北路。到了元朝时期,许昌仍为州,长社、长葛、襄城县属之。鄢陵属开封府。明朝洪武元年(戊申,公元1368年),废长社县,并入许州,领4县,长葛、襄城属之。许州、钧州均隶开封府。明万历三年(乙亥,公元1575年)钧州改为禹州。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。清朝初期,许州、禹州属河南省。清雍正二年(甲辰,公元1724年)许州升为直隶州,长葛属之。鄢陵属开封府。清雍正十三年(乙卯,公元1735年)许州升为许州府,临颍、郾城、襄城、长葛、密县(今河南新密)、新郑属之。许州府、开封府均隶河南省。中华民国成立后,许州改为许昌县,改禹州为禹县,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。鄢陵县直属河南省。民国十五年(丙寅,公元1926年),废道为区,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,治许昌(今河南许昌魏都区)。长葛、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,治所郑县(今河南郑州),鄢陵则直属河南省。

昌黎堂:以望立堂。

颖川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cài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围场,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东平、平邑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湖北之利川,河南之卢氏,安徽之贵池,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。

二、

菜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
菜姓起源:

1、或以取义蔬菜为氏。隋唐时敦煌地区已有此姓。亦见《内阁大库现存清代汉文黄册》、《新编千家姓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。

2、回族姓。

3、或衍自蔡姓、蔡菜音同形似,但莱较蔡易写,且更常见,于是人们以菜代蔡,遂成一姓。清以前姓氏书籍中均无此姓,而今分布较广,说明菜为近代出现之新姓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