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héng ]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44 | 2018年 | 44 | 2014年 | 43 |
2013年 | 46 | 2007年 | 44 | 2006年 | 33 |
1995年 | 39 | 1987年 | 31 | 1982年 | 60 |
明朝 | 34 | 元朝 | 18 | 宋朝 | 18 |
北宋 | 193 |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程姓主要源自:风姓、姬姓。
1、出自风姓,以国为姓,是重和黎的后裔
重、黎是古史传说中的“五帝”时期的人物。他的后裔伯符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,建立了程国。古程国的地望在汉晋时期的洛阳上程聚,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洛阳和偃师交界处。程国的居民以国名为氏,于是就产生了程氏。
传说,上古时候。民间祭祀很乱,社会很不稳定。颛顼高阳氏为了使百姓从杂乱的祭祀活动中解脱出来,安心生产,就委派他的孙子重为南正之官,掌管祭祀神灵;重的弟弟黎为火正之官,掌管民事。后来重和黎的子孙就世袭了这一官职。商朝时封重黎的孙子于程(今河南洛阳市东,也有说在今陕西咸阳市东),建立程国,称为程伯,其子孙以国名程为姓。
北宋时欧阳修等人修撰的《新唐书》七十五卷《宰相世系表》中说:“程氏出自风姓。”南宋学者郑樵撰写的《通志·氏族略》也说:“程氏,伯爵,风姓。”由此可知,程氏源出于风姓。
除程氏出自风姓外,任氏、宿氏、须句氏、颛臾氏也都源于风姓。风姓为太昊伏羲氏的后裔。太昊伏羲氏属于东夷部族,活动范围在今河南东部、安徽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一带。河南淮阳有太吴陵,是太昊的都城所在地。
风姓的首领称风后,生活在传说中的炎黄时代,他和中华人文始祖——黄帝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据西晋时人皇甫谧的《帝王世纪》记载,一天晚上,黄帝梦见一阵大风刮起,把地面上的尘土污垢吹得一干二净。第二天早晨醒来,寻思昨夜的梦境,说道:“风能发号施令,是执政的象征。‘垢’字去掉‘土’旁,就是一个‘后’字。难道天下有一个姓风名后的贤人吗?”于是他依据自己对梦境的占解,派人四处寻找风后其人,终于在东海边上找到了他。黄帝把风后请来,拜他为宰相,帮助自己料理政治事务。
风后能文能武,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。他通晓兵法,著有兵书十三篇,后人称《风后兵法》。他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。有一次,黄帝和蚩尤在涿鹿之野进行战争。蚩尤施展法术,使大雾迷漫,三天不散。黄帝的将士迷失了方向,无法战斗。风后接受黄帝的命令,制造了一辆指南车,使将士分辨出东西南北,终于俘获蚩尤,取得了战争的胜利。
到了黄帝的孙子帝颛顼时期,又有重和黎。是程氏的远祖。《国语》十八卷《楚语》记载观射父对楚昭王说:“及少吴之衰也,九黎乱德,……颛顼受之,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,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。……尧复育重、黎之后,不忘旧者,使复典之,以至于夏、商。故重、黎世序天地,而别其分主者也。其在周,程伯林父其后也。”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一百三十卷《太史公自序》中也说:“昔在颛顼,命南正重以司天,北正黎以司地,唐虞之际,绍重、黎之后,使复典之,至于夏、商,故重、黎氏世序天地。其在周、程伯林甫其后也。”这两段话的意思是:颛顼继少吴之后登上帝位,任命重为南正,管天;黎为北正,管地。尧舜时代,又让重、黎的后代继续担任分管天地的官职,一直沿续到夏、商二代。周代的程伯休父,就是重、黎的后裔。
观射父和司马迁都说,程氏是重、黎的后裔。关于重、黎的身世,古人有两种说法。一说重和黎都是颛顼的曾孙。颛顼有个儿子名叫称,称有个儿子名叫老童。老童有两个儿子,就是重和黎;另一说黎是颛顼的曾孙,重是少昊的儿子。
重、黎都是传说中很有神通的人物。颛项继少吴之后担任帝王,当时人神杂糅,祭祀混乱,灾祸频仍。颛顼让重举上天,令黎抑下地,使天和地远隔,人与神分离,称为“绝地天通”。在今人看来,重和黎当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神力。对此事可以这样理解:颛顼将祭祀上天群神和管理土地民人这两种职责分开,让重负责祭祀天神祖先,让黎负责管理土地和民人。
在古史传说中,重是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。有人说他是少昊的儿子。少昊又称金天氏,和太昊同属于东夷部族。他以鸟为图腾,设置的官职都以鸟命名。他的都城在穷桑,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。少吴一共有四个儿子,依次叫做重、该、修、熙。重曾担任过“木正”,他又被称作“句芒”。《山海经·海外东经》说:“东方句芒,鸟身人面,乘两龙。”把他描绘成鸟身人面、身骑双龙的神人。又有人说,重是颛顼的曾孙,曾担任“火正”,人们尊他为火神,称做“祝融”。祝融的遗墟在今河南新郑。因为他活动的地域在中原地区南部,因而他的宫职是“南正”。
古人一致认为,黎是颛顼的曾孙。颛顼之墟在帝丘,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。黎曾担任过“北正”,一说是“火正”。黎部族主要在中原地区的北部活动。商周时期在今山西长治西南有一个黎国,可能是黎的后裔建立的国家。黎国是商王的一个重要与国,是商王朝的藩屏。因此周文王姬昌为实现灭商的大业,首先出兵攻打黎国,这就是“西伯勘黎”的故事。当时还有一个黎丘,又称黎侯城,在今山东郓城县西。这个黎国一作犁国,又称泥中。位于今河南浚县,汉代又称黎阳。由此可见,黎部族的活动范围是以今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为中心,西到今山西省东南部,东达今山东省西部地区。
重、黎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,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现在相当遥远,因而他们的身世和官职,史书记载说法不一。关于重的身世.一说他是少吴的儿子,属于东夷部族;一说他是颛顼的曾孙,属于华夏部族。对于这个问题,今人已难以分辨清楚。但是古书都说,程氏出自风姓。从这一事实出发,可以认为重和少昊的关系更为密切,应该属于东夷部族。因为风姓就属于东夷部族。重、黎所属部族记载的混乱,正反映了当时东夷部族和华夏部族逐渐融合,后人已难以准确区分的实际情况。
重、黎在颛顼时分别开始担任掌管天地的官职,他们的后裔世代承袭了这一官职。到了尧、舜、禹时,又有伯益,是帝舜的辅臣。他曾经掌管火,用火焚烧山泽,驱逐禽兽。他能调驯鸟兽,又发明了掘井的技术,能凿地求水。他还和大禹一起治理洪水。大禹临死时,将帝位传给伯益。大禹的儿子启联合友党进攻伯益,将伯益杀死.自己做了国王,建立了夏朝。但是伯益的后裔在夏、商时代仍承袭掌管天地的职位,经久而无失。
程氏得氏之前的远祖,黄帝时有风后,颛顼时有重、黎,舜、禹时有伯益。程氏的得氏,是在西周时期。
2、以地名为姓
传说,周宣王之时,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入朝为大司马,后又因攻占徐方(今山东滕州东南薛故城)有功,被封到程邑(今陕西咸阳市东,也有人说在今洛阳市东),他的子孙有一部分人以地为姓,称程姓。
据《元和姓纂》及《通志氏族略》所载,公元前11世纪时,周公旦公封诸侯,周文王第10子(一说第17子)受封于郇(近山东省临猗县),史称郇侯、郇伯。春秋时,郇国为晋国所并,其子孙以原国名“郇”为氏,后去邑旁,加草头为“荀”氏,春秋时,晋国公族叔受封于荀邑(今山西省正平县西),其后以邑名“荀”为氏。又据《左传杜预注》所载,春秋时,晋国荀氏的支子(非正妻长子或妾生子)食采于程邑(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),其后以邑为氏,称程氏,是为山西程氏。
西周后期,周厉王好利。他以荣夷公为卿士,拼命对百姓进行搜刮。他的奢贪暴虐,激起了国人的不满。他又派卫巫监视国人,一旦发现有非议时政的人就加以杀害。在这种专制高压之下,国人在路上见面不敢互相打招呼,只好用眼睛示意。国人忍无可忍,终于拿起武器围攻这位贪暴的国君。厉王逃到彘(今山西霍县)邑,不久死去。他的儿子姬静继承王位,史称周宣王。
宣王在位时,周公和召公辅政,整饰政务,诸侯来朝,史称“宣王中兴”。周宣王在 国力有所恢复之后,曾亲自领兵征伐东南方的淮夷,程国的国君程伯休父也参加了这场战争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的《大雅·常武》篇记载了这场战争,写道:“王谓尹氏,命程伯休父。左右陈行,戒我师旅。率彼淮浦,省此徐土。不留不处,三事就 绪。”诗句的意思是,周宣王亲自领兵征伐时叛时服的淮夷,派遣大臣尹吉甫为使者任命程伯休父为大司马。让他在左右摆布 阵势,监戒军队。程伯休父随周宣王出征,在对淮夷的战争中建立了显著的功勋。后来程伯休父到达都城镐京,在朝廷中担任大司马,封地改在咸阳附近的程邑。
程伯休父担任大司马以后,他子孙中的一部分又以他的职宫——司马为氏,于是形成了司马氏。因此,程伯休父是程氏和司马氏共同的得氏始祖。
程伯休父徙封的程邑,汉代为安陵县,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。程邑,又称“毕程”或“毕郢”,是上古时代毕程氏的遗墟。商末周文王姬昌曾在这里居住过。后来密人降周,也迁居于此。因而它不可能是当时程国的都城。
宋代人陈彭年等编纂的韵书《文韵》中有目“以国为姓”,说:“周宣王时程伯休父入为大司马。封于程。后遂为氏,与司马氏同。”《帝王世纪》曰‘文王居程,徒都丰’,故此加为上程。”
3、出自商、周之际的伯符之后
据资料记载,伯符是程姓的始祖。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献“泰山之车、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”这“三异之端”有功,被周王封在广平的程地,后世子孙以国为氏,称程姓。实则伯符是重和黎的后代。
程氏因程国而得名,先有了程国,程国的居民后来就称程氏。至于程氏在何时何地得氏则诸说纷纭。就程氏得氏的时间而言,有西周初年、成康之际和宣王时期三种不同说法;就程氏得氏的地点而言,也有广平(今河省北鸡泽)、洛阳上程聚和安陵(今陕西省咸阳东)三种说法。
程氏的得氏始祖名伯符,又称乔伯。他是重、黎的后裔,生活在商、周之际。《河南程氏正宗世谱》中有一首《迁徙歌》,写道:“古有重黎氏,程族由发初。历夫周兴际,伯符广平居。”这首歌概括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广平的事。
商朝末年,纣王无道,政治黑暗,民不聊生。关中地区有一个周国,在文王姬昌的管理下,政治清明,蒸蒸日上。姬昌得到了许多方国的拥戴,号称西伯。他在位时,已经奠定了灭商的基础。姬昌死后,儿子姬发即位,史称周武王。他继承父亲未竟的灭商大业,领兵东伐,在牧野(今河南淇县南、卫辉市北)打败了商王纣的军队。纣自焚而死,商朝宣告灭亡。
周武王让商王纣的儿子禄父 (又称武庚)留在殷商故土,继续管理殷商遗民。在其周围建立了卫、鄘和邶三国,分封武王的弟弟管叔鲜、蔡叔度和霍叔处,以监视武庚,史称“三监”。又下令释放被商王纣关押在监狱里的贤人和百姓,将商王纣聚敛的 钱财、粮食散发给贫民和奴隶,然后班师西归。
周武王回到关中的镐京(今陕西长安县西北)后,为了统治原商朝的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,推行分封制度,将自己的同姓、灭商的功臣谋士和古代圣王的后代封在各地,建立国家。伯符也是古圣贤的后裔,因而被封在广平,于是伯符带领本家族人等,在那里建立了国家。
广平是伯符的始封地,也成为程氏的发祥地之一。后来广平发展成为程氏的首要郡望。但是广乎不是程地,也不是程国。因此,它不是程氏得以命氏之地。槐塘《程氏世谱叙》转引西汉司徒程泰修撰的族谱说:“臣上世祖伯符先封广乎,后得封程国,遂氏焉。”
4、出自姬姓是荀氏后裔以邑为姓而改
据史料记载,春秋时,晋国荀氏的支子(非正妻长子或妾生子)食采于程邑(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),其后裔以邑为姓,称程姓。
春秋时期晋国出现了一些势力强大的姓族。荀姓就是其中之一。荀姓在西周时聚居在今山西省临椅县南部,后来迁到新绛县西。荀林父、荀宾、荀家、荀会等人都是晋国著名的卿大夫,是对晋国政局有一定影响的人物。晋国大夫荀骆的采邑就是程邑。有人说这个程邑就是关中地区咸阳东北的程邑。但是当时咸阳附近应该属于秦国的领地,晋国虽曾拥有“河西八城”,它的领地也难到达咸阳附近。因此我们认为,作为苟驩采邑的程邑,应该在今山西省境内。因为驩的采邑名叫程邑,他的子孙就以邑为氏,改姓程氏。
5、其他民族和姓氏改为程姓
全国程姓人群较多的省区,有河南、安徽、山西、河北、陕西、浙江、湖北、江苏、江西、四川、山东、广东、广西、甘肃、宁夏等。下面具体介绍程氏居民较多的县市。
河南省:睢县、嵩县、伊川、洛宁、偃师、太康、鲁山、济源、孟县、登封、兰考、沁阳、开封、唐河、长垣、滑县、尉氏、卢氏、夏邑、修武、巩义等。
广平郡:汉景帝中元元年(公元前149年)分邯郸郡置郡,治所在广平(今河北省鸡泽东南)。相当于今河北省任县南和、鸡泽、曲周、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。东汉废入巨鹿郡,三国魏初复置郡。
河南郡:汉高帝二年(公元前205年)改秦三川郡置郡,治所在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)。相当今河南黄河 以南洛水、伊水下游,双自河、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。
安定郡:西汉元鼎三年(公元前114年)置郡,治所在高平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)。相当于今甘肃省景泰、靖远、会 宁、平凉、泾川、镇原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、中卫、同心、固原等县地。隋初废。
明道堂、伊川堂、立雪堂:都是根据宋时的程颐、程颢说的。程颐、程颢兄弟二人都是大儒周敦颐的学生。程颐人称“伊川先生”,程颢人称“孟子以后一人而已”。因为他二人能继承孔孟的传统,故称“明道堂”。二程讲学,迟到的站在门外侍听,雪深三尺不知寒,有成语“程门立雪”,故名“立雪堂”。[5]
世忠堂:据《程氏宗谱》载:南宋嘉定年间,当时由高官辞归故里的程珌,希望为有保障乡里功勋的新安程氏共祖程灵洗立庙,于是他号召了休宁会里,陪郭与歙县槐塘的程氏官僚士绅共相盛举。按程灵洗死后,被里人奉为神明,于墓前之千年木下叠大石为坛,春秋时祈祷晴雨。由于庙貌未备,仍然不够庄严,此时程珌倡领宗人捐钱买地,为忠壮公程灵洗立庙,并向朝廷乞赐世忠堂庙额,以彰其德,会里程卓,程覃,陪郭程璋,程瑜均预其事。宋宁宗嘉定十六年赐程灵洗庙额世忠,堂号亦称世忠堂,此应为新安程氏主支堂号。
程姓又以:“安定堂”、“广平堂”、“叙伦堂”、“宏礼堂”、“重本堂”、“四箴堂”等为堂号。
一、程chéng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江西之金溪,江苏之南京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泸水、马关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、南江等地均有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壮、彝、黎、鲜、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系出风姓,本国名,以国为氏。郑樵注云:“伯爵,风姓,重黎之后也。重为火正,裔孙封於程。洛阳上有程聚,即其地也。至周宣王时,程伯休父失其官守,以诸侯入为王司马。”故其后或以国为氏,则称程氏;或以官为氏,则称司马氏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亦注:“以封地为姓氏。出自高阳氏,商代封颛顼三世孙重黎的后代於程,子孙遂以封地为姓。古程国遣址即今河南洛阳市东上程聚。”
2、或系出姬姓。《姓氏考略》引《左传·杜注》:“晋荀氏支子,食采於程,以邑为氏。”荀氏乃晋之公族。程邑在今陕西咸阳市东。望出广平、安定。
3、黎族之程姓,分布在海南之保亭。由王姓所改。盖因抽签而得。
二、程
程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57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山东等省多此姓,5省程姓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60%。
程姓起源:
1、系自风姓。颛帝之裔重黎之后,商封之于程(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之上程聚)。至周宣王时,程伯休父失其官守,以诸侯入朝为周宣王之司马,故以邑为程氏,其族别为司马氏,程氏世居长安。
2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荀氏支子食采于程(故城在今陕西咸阳东),子孙以邑为氏。
3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成佳氏后改为程氏。今满族姓。
4、清时贵州贵阳府定番州长官司土长官程氏,始姓于唐末。
5、蒙古、回、黎、壮、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程姓名人:
程婴,春秋时晋大夫。
郡望:广平、安定。
程姓古代名人
程郑春秋,春秋时期晋国人,为荀氏改程姓的后裔。他先任晋公的乘马御,深受晋公垂爱,后竟成为晋国的“六卿”之一。
程婴春秋,春秋时晋国人,著名的忠义之士,与公孙杵臼设计营救赵氏孤儿,报仇雪恨后自杀殉友。
程邈秦朝,秦代下杜人,隶书的创造者,曾任狱吏、御史等职。他曾积十年之久,将大小篆蜕变而成隶书300字,使得中国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,文化得以传布和发展,贡献相当大。
程不识西汉,西汉景帝武帝时期的大将,与李广齐名。他是非常严谨的将领,将部队按照最严格的纪律训练,分成部伍,有职责明确的层级指挥系统。部队出战时,总是处在人不解甲、马不卸鞍的戒备状态。他的军队以步兵为主,行军很慢,但很坚实。程不识应当算是极为稳重的将领。在西汉,人们都知道程不识是名将,因为他战不败,能够不断地积累胜利。
程银东汉末年,东汉末年关中军阀。
程普东汉末年,字德谋,右北平土垠人。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,历仕孙坚、孙策、孙权三任君主。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、董卓,又助孙策平定江东。孙策死后,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,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,功勋卓著。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,被人们尊称为“程公”。
程遐十六国,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谋士。曾历长乐太守、右司马、宁朔将军、监冀州七郡军事。代张宾为右长史总职朝政。
程咸三国,三国高贵乡公时被举为博士。历任司隶校尉主簿、侍中,被封为上程侯,封地在洛阳城郊。
程普三国,又北平土根人,三国时吴国荡寇将军,初从孙坚,后助孙权经营江南。为讨伐董卓,平定江东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公元208年,曾与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,又曾被封为江夏太守。
程昱三国,三国时期东郡东阿人,曹操的主要谋士,智勇兼备,有胆有识,曹操称其
程曾东汉,东汉豫章南昌人,习《严氏春秋》,教授数百人。著书百余篇,作《孟子章句》
程郑西汉,西汉初时的大工商主,本是战国时关东人,其祖先于秦始皇时被迁至蜀都临邛。因鼓铸铁器致富,有家童数百人,产品远销越居地区。
程嘉汉朝,汉景帝时曾任将军,因领兵与吴、楚叛军作战有功,拜江都相,封沛郡建平侯,子孙承袭爵位。
程秉三国,三国时南顿人,曾师从名儒郑玄,博通五经,仕孙吴官至太子太傅。
程异唐朝,京兆长安人,唐宪宗时任宰相,理财家,“安史之乱”后助唐王朝筹措大量资金,用以平淮西军阀吴元济之乱。
程琳北宋,博野人,北宋宰相,在与各民族交往中举措得当,为民族矛盾的缓和和边疆的稳定起了很大作用。
程泽北宋,徽州歙县人,北宋进士,黄州知州,卒於官。
程颐、程颢北宋,北宋时期宋明理学的奠基人,世有“二程”之称。又因他们都是河南洛阳人,其学派被称为“洛学”。其学说后为大理学家朱熹继承和发展,创立了程朱理学体系,世称“程朱理学”。
程珦宋朝,宋大中大夫,原名温,字君玉。任官后改名珦,改字伯温。宋哲宗元祐五年春,程珦因疾去世,享八十五岁,葬洛阳附近伊川程氏祖茔。
程邃清朝,安徽省歙县人,清代著名篆刻家、画家、篆刻取法秦汉,喜用大篆入印,朴厚苍浑,为“皖派”代表作家之一。画工山水,善用干笔渴墨,苍茫简远,自成风格。
程之本春秋,春秋末年晋国人。以博学善议论,聚徒讲学著名而名闻诸侯。还曾与孔子会晤过,著有《子华子》
程英铭清朝,清兴国州人,乾隆十三年戊辰科进士,任四川顺庆府邻水县知县。
程才濂清朝,清兴国州人,乾隆举人,任山东菏泽县知县,又任山东曹州府城武县知县。程才濂是程英铭的儿子,其家两代知县,三代受皇上诰封。
程不识汉朝,汉景帝时名将,曾任边郡太守。屯兵雁门。历任长乐卫尉、太中大夫,与李广同为当时名将。
程元振唐朝,京光三原人,唐代宦官,因拥立代宗,得其宠信,官至骠骑大将军,判元帅行军司马,总率禁兵。
程咬金隋末唐初(589—665),卢国公程知节,字义贞,原名咬金,后更名知节。汉族,济州东阿斑鸠店人唐初济州东阿人,隋末起义军将领,唐朝开国名将,封卢国公,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,帮助李世民开创太平盛世。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。唐太宗贞观年间,官拜左金吾大将军。
程敏政明朝,休宁人,明代文学家,其文与李东阳齐名,官曾至礼部右侍郎。
程嘉燧明朝,休宁人,明代著名诗人、画家。
程钜夫元朝,元代著名学者,曾主修《成宗实录》、《武宗实录》。
程正揆明末清初,湖北省孝感人,明末清初著名画家,能诗文,善书画,所画山水多用秃笔,而设色浓湛。
程长庚清朝,安徽潜山人,清代戏剧家,同余三胜、张二奎并称“老生三杰”。
程伟元清朝,江苏省苏州人,清代文学家、书画家。曾与高鹗共同修改增补《红楼梦》,又指画罗汉一册,人物神采飞动。
程瑶田清朝,安徽省歙县人,清代著名经学家。
程蕙英清朝,江苏省常州人,清代著名女作家。
程英清朝,清代诗人。
程憘西晋,字申伯,广平侯,征北将军、青州刺史
程雄西晋,字长思,初建,任宁西将军、陈留太守、豫州刺史,封山阳侯
程猛晋朝,字景陵,晋惠帝永康中任宁远将军、浮氏令
程丰晋朝,字庆云,晋怀帝永嘉元年中任宁朔将军、魏郡太守,晋愍帝时除上党太守,成为上党人。生七子:程荫、程稚等。
程瑕晋朝,程丰之弟,赵明帝石勒的司徒。
程稚晋朝,赵建平中任凌江将军、白马令,生五子:程绠、程景、程洛、程阳、程周。
程绠十六国,后燕建兴二年(387年)任驾部郎中、代郡太守、贵乡侯。
程周十六国,上党太守,慕容超命为功曹。东燕建兴七年(392年)除镇军将军、常山太守。子程蒲,北魏武安令;孙高都令程芒、假魏郡太守程信、假赵郡太守程鞞。
程哲字子贤,山西省长治市西南袁家漏村有《赠代郡太守程哲碑》,大魏天平元年(公元534年)次甲寅十一月庚辰朔三日壬午造讫。子赠陈郡太守程永。
程颐北宋,理学家
程颢北宋,理学家
程大昌南宋,学者
程姓近代名人
程砚秋北京人,满族。四大名旦之一,并逐渐创立程派艺术,日本侵华时罢演
程德全清末民初,政治家
广平郡:汉景帝中元元年(公元前149年)分邯郸郡置郡,治所在广平(今河北省鸡泽东南)。相当于今河北省任县南和、鸡泽、曲周、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。东汉废入巨鹿郡,三国魏初复置郡。
河南郡:汉高帝二年(公元前205年)改秦三川郡置郡,治所在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)。相当今河南黄河 以南洛水、伊水下游,双自河、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。
安定郡:西汉元鼎三年(公元前114年)置郡,治所在高平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)。相当于今甘肃省景泰、靖远、会 宁、平凉、泾川、镇原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、中卫、同心、固原等县地。隋初废。
明道堂、伊川堂、立雪堂:都是根据宋时的程颐、程颢说的。程颐、程颢兄弟二人都是大儒周敦颐的学生。程颐人称“伊川先生”,程颢人称“孟子以后一人而已”。因为他二人能继承孔孟的传统,故称“明道堂”。二程讲学,迟到的站在门外侍听,雪深三尺不知寒,有成语“程门立雪”,故名“立雪堂”。[5]
世忠堂:据《程氏宗谱》载:南宋嘉定年间,当时由高官辞归故里的程珌,希望为有保障乡里功勋的新安程氏共祖程灵洗立庙,于是他号召了休宁会里,陪郭与歙县槐塘的程氏官僚士绅共相盛举。按程灵洗死后,被里人奉为神明,于墓前之千年木下叠大石为坛,春秋时祈祷晴雨。由于庙貌未备,仍然不够庄严,此时程珌倡领宗人捐钱买地,为忠壮公程灵洗立庙,并向朝廷乞赐世忠堂庙额,以彰其德,会里程卓,程覃,陪郭程璋,程瑜均预其事。宋宁宗嘉定十六年赐程灵洗庙额世忠,堂号亦称世忠堂,此应为新安程氏主支堂号。
程姓又以:“安定堂”、“广平堂”、“叙伦堂”、“宏礼堂”、“重本堂”、“四箴堂”等为堂号。
一、程chéng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江西之金溪,江苏之南京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泸水、马关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、南江等地均有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壮、彝、黎、鲜、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系出风姓,本国名,以国为氏。郑樵注云:“伯爵,风姓,重黎之后也。重为火正,裔孙封於程。洛阳上有程聚,即其地也。至周宣王时,程伯休父失其官守,以诸侯入为王司马。”故其后或以国为氏,则称程氏;或以官为氏,则称司马氏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亦注:“以封地为姓氏。出自高阳氏,商代封颛顼三世孙重黎的后代於程,子孙遂以封地为姓。古程国遣址即今河南洛阳市东上程聚。”
2、或系出姬姓。《姓氏考略》引《左传·杜注》:“晋荀氏支子,食采於程,以邑为氏。”荀氏乃晋之公族。程邑在今陕西咸阳市东。望出广平、安定。
3、黎族之程姓,分布在海南之保亭。由王姓所改。盖因抽签而得。
二、程
程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57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山东等省多此姓,5省程姓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60%。
程姓起源:
1、系自风姓。颛帝之裔重黎之后,商封之于程(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之上程聚)。至周宣王时,程伯休父失其官守,以诸侯入朝为周宣王之司马,故以邑为程氏,其族别为司马氏,程氏世居长安。
2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荀氏支子食采于程(故城在今陕西咸阳东),子孙以邑为氏。
3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成佳氏后改为程氏。今满族姓。
4、清时贵州贵阳府定番州长官司土长官程氏,始姓于唐末。
5、蒙古、回、黎、壮、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程姓名人:
程婴,春秋时晋大夫。
郡望:广平、安定。
一、程chéng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江西之金溪,江苏之南京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泸水、马关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、南江等地均有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壮、彝、黎、鲜、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系出风姓,本国名,以国为氏。郑樵注云:“伯爵,风姓,重黎之后也。重为火正,裔孙封於程。洛阳上有程聚,即其地也。至周宣王时,程伯休父失其官守,以诸侯入为王司马。”故其后或以国为氏,则称程氏;或以官为氏,则称司马氏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亦注:“以封地为姓氏。出自高阳氏,商代封颛顼三世孙重黎的后代於程,子孙遂以封地为姓。古程国遣址即今河南洛阳市东上程聚。”
2、或系出姬姓。《姓氏考略》引《左传·杜注》:“晋荀氏支子,食采於程,以邑为氏。”荀氏乃晋之公族。程邑在今陕西咸阳市东。望出广平、安定。
3、黎族之程姓,分布在海南之保亭。由王姓所改。盖因抽签而得。
二、程
程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57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山东等省多此姓,5省程姓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60%。
程姓起源:
1、系自风姓。颛帝之裔重黎之后,商封之于程(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之上程聚)。至周宣王时,程伯休父失其官守,以诸侯入朝为周宣王之司马,故以邑为程氏,其族别为司马氏,程氏世居长安。
2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荀氏支子食采于程(故城在今陕西咸阳东),子孙以邑为氏。
3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成佳氏后改为程氏。今满族姓。
4、清时贵州贵阳府定番州长官司土长官程氏,始姓于唐末。
5、蒙古、回、黎、壮、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程姓名人:
程婴,春秋时晋大夫。
郡望:广平、安定。
广平郡:汉景帝中元元年(公元前149年)分邯郸郡置郡,治所在广平(今河北省鸡泽东南)。相当于今河北省任县南和、鸡泽、曲周、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。东汉废入巨鹿郡,三国魏初复置郡。
河南郡:汉高帝二年(公元前205年)改秦三川郡置郡,治所在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)。相当今河南黄河 以南洛水、伊水下游,双自河、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。
安定郡:西汉元鼎三年(公元前114年)置郡,治所在高平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)。相当于今甘肃省景泰、靖远、会 宁、平凉、泾川、镇原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、中卫、同心、固原等县地。隋初废。
明道堂、伊川堂、立雪堂:都是根据宋时的程颐、程颢说的。程颐、程颢兄弟二人都是大儒周敦颐的学生。程颐人称“伊川先生”,程颢人称“孟子以后一人而已”。因为他二人能继承孔孟的传统,故称“明道堂”。二程讲学,迟到的站在门外侍听,雪深三尺不知寒,有成语“程门立雪”,故名“立雪堂”。[5]
世忠堂:据《程氏宗谱》载:南宋嘉定年间,当时由高官辞归故里的程珌,希望为有保障乡里功勋的新安程氏共祖程灵洗立庙,于是他号召了休宁会里,陪郭与歙县槐塘的程氏官僚士绅共相盛举。按程灵洗死后,被里人奉为神明,于墓前之千年木下叠大石为坛,春秋时祈祷晴雨。由于庙貌未备,仍然不够庄严,此时程珌倡领宗人捐钱买地,为忠壮公程灵洗立庙,并向朝廷乞赐世忠堂庙额,以彰其德,会里程卓,程覃,陪郭程璋,程瑜均预其事。宋宁宗嘉定十六年赐程灵洗庙额世忠,堂号亦称世忠堂,此应为新安程氏主支堂号。
程姓又以:“安定堂”、“广平堂”、“叙伦堂”、“宏礼堂”、“重本堂”、“四箴堂”等为堂号。
一、程chéng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江西之金溪,江苏之南京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泸水、马关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、南江等地均有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壮、彝、黎、鲜、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系出风姓,本国名,以国为氏。郑樵注云:“伯爵,风姓,重黎之后也。重为火正,裔孙封於程。洛阳上有程聚,即其地也。至周宣王时,程伯休父失其官守,以诸侯入为王司马。”故其后或以国为氏,则称程氏;或以官为氏,则称司马氏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亦注:“以封地为姓氏。出自高阳氏,商代封颛顼三世孙重黎的后代於程,子孙遂以封地为姓。古程国遣址即今河南洛阳市东上程聚。”
2、或系出姬姓。《姓氏考略》引《左传·杜注》:“晋荀氏支子,食采於程,以邑为氏。”荀氏乃晋之公族。程邑在今陕西咸阳市东。望出广平、安定。
3、黎族之程姓,分布在海南之保亭。由王姓所改。盖因抽签而得。
二、程
程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57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山东等省多此姓,5省程姓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60%。
程姓起源:
1、系自风姓。颛帝之裔重黎之后,商封之于程(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之上程聚)。至周宣王时,程伯休父失其官守,以诸侯入朝为周宣王之司马,故以邑为程氏,其族别为司马氏,程氏世居长安。
2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荀氏支子食采于程(故城在今陕西咸阳东),子孙以邑为氏。
3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成佳氏后改为程氏。今满族姓。
4、清时贵州贵阳府定番州长官司土长官程氏,始姓于唐末。
5、蒙古、回、黎、壮、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程姓名人:
程婴,春秋时晋大夫。
郡望:广平、安定。
其他姓氏
[ 程 ]字的同音字 - [ cheng ]
[ 程 ]的同部首字 - [ 禾 ]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