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文号 - 传承弘扬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guō ]

读音:guō

拼音:guo

简繁:郭

五笔:YBBH

五行:木

部外:暂无

五笔:YBBH

笔画:10画

吉凶:吉

仓颉:YDNL

结构:左右

郑码:SJYY

四角:07427

区位:2589

统一码:90ED

异体字:虢,墎,?,?,?,?,?

英汉互译:outer part (of a city),surname

笔顺:点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撇/横钩、竖钩、提、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竖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162018年162014年16
2013年172007年162006年16
1995年161987年181982年20
明朝17元朝16宋朝12
北宋144
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
起源

郭姓主要源自:姬姓、任姓。

1、源于姬姓。西周时期,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陕西宝鸡,称西虢国(虢通“郭”)。周平王东迁时,西虢迁于河南,改称南虢,春秋时灭于晋。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,春秋时为秦所灭。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,在今河南荥阳北。周平王东迁后,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,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,史称北虢,后灭于晋。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(即公元前497年前后),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(今山西太原至忻州、原平一带)。西虢、东虢、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(虢序,郭序)之后均有郭姓,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。

2、源于任姓。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,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,地处东夷族。禺虢生禺京,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,公元前670年被齐灭掉。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。

3、源于地名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郭,外城,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。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,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、南郭、西郭、北郭,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。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,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。

4、源自少数民族

①回族,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·库斯·德广贡·纳姆,汉名叫做郭广德。“库斯”与“郭氏”谐音,这就是回族人汉字姓的由来。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,多为郭广德的后裔。

②源于蒙古族,属于汉化改姓。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蒙古八旗姓》记载:蒙古族郭尔罗斯氏、郭尔罗特氏、郭齐里氏,其汉化姓氏均为郭氏。

③源于满族,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满族郭珲氏,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,汉义“钩子”,居黑龙江流域,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,所冠汉姓为郭氏。其他还有满族郭佳氏、郭勒本氏、托勒佳氏、郭齐里氏等。

郭姓得姓始祖

虢序,又作郭序,虢序是虢叔的裔孙。虢序做为虢叔后裔的代表者,东周初年被周平王封于夏阳。公元前658年晋灭北虢(序之封国),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(即公元前497年前后),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(今山西太原至忻州、原平一带)。郭序后裔,尤以晋阳一地郭氏家族最出名,秦汉以来发展成为太原著姓。虢序号称“郭公”,是“虢声转为郭”最关键的代表人物。

宋朝时期,郭姓大约有101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1.31%,排在第十二位。郭姓第一大省是四川,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6%,占四川省总人口的2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河南、山西、甘肃,这四省郭姓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53%。其次分布于河北、山东,这二省的郭姓又集中了15%。全国的郭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,形成了川豫晋甘为中心的郭姓聚集区。

明朝时期,郭姓大约有96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1%,为明朝第十七大姓。宋元明约600年,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%,郭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,反而减少了。明朝以前,郭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北方,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,使郭姓人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。明朝时期,山西为郭姓第一大省,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21.8%。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、江西二省,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40%。其次分布于山东、浙江、河北,这三省的郭姓又集中了23%。明朝时西南的贵州和云南郭姓稀少。宋元明期间,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,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、由西向东迁移。全国重新形成了北地晋冀鲁、南方赣浙二块郭姓人口聚集地区。

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500万,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.13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郭姓人口由96万增到1500多万,大约增长了15倍多,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四省,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37.8%。其次分布于广东、四川、陕西、安徽、湖北、辽宁、湖南、江西、江苏、黑龙江十省区,又集中了郭姓人口的37.5%。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,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4.3%。全国形成了豫冀鲁晋、粤湘鄂皖、川陕三块郭姓聚集区。在近600年时间里,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,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,同时,向西北、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。

太原郡

冯翊郡

颍川郡

京兆郡

中山郡

河内郡

广平郡

敦煌郡

昌乐郡

西平郡

华阴郡

太原堂:以望立堂

华阴堂:以望立堂

汾阳堂:以封立堂,郭子仪封汾阳郡王,宋以来其后裔始著汾阳堂。

冯翊堂:以望立堂

尊贤堂:战国时,燕昭王广招贤才,他筑黄金台,尊郭隗为师。此举使乐毅、邹衍、剧辛等一大批人才前来归附燕国,燕国开始强大起来。

一、guō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魏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广东之澄海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鲜、苗、彝、白、壮、土家、布依、普米、哈尼、纳西、土族、锡伯、达斡尔、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抱朴子》云:“夏有郭支。”当为郭姓之始。

2、又引《三一经》云:“商有郭崇”,亦以郭为氏。

3、其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氏於居者,城、郭、园、池是也。”郭,古称外城为郭。居於此者,即以地居为氏。

4、郑樵注云:“春秋有郭公,遂以为氏。《公羊》曰:‘虢谓之郭,声之转也。’ 或言郭为晋所灭,公子配奔周遂为郭氏。今虢氏无闻,惟著郭氏。”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载此尤详:郭氏出自姬姓。周武王封文王弟虢叔於西虢;封虢仲於东虢,地在虞、郑之间 (按:实际上虢仲之虢称“西虢”;虢叔之虢称“东虢”)。平王东迁,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。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,责王灭虢。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於阳曲,号曰郭公。虢谓之郭,音之转也。因以为氏。

5、或为柴姓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冒姓》载:“(后) 周世宗本柴守礼子,周太祖 (按:指郭威) 养为子。(遂冒姓 ‘郭’。后) 即帝位 (乃复旧姓,此即柴荣)。”

6、或为蒙古族人名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赐姓》注云:“明赐元人姓名:喀尼曰郭以诚、达都曰郭美。”

7、清代高丽族姓,世居易州地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8、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。满族姓郭洛罗氏、郭尔佳氏、托尔佳氏、郭佳氏等或改从单字姓“郭”。见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9、达斡尔族之郭姓,则由郭博勒氏所改,盖取其首音谐“郭”而为单姓。

10、锡伯族之郭姓则由郭尔吉氏、果洛罗氏、果尔齐氏所改,盖取其首音谐“郭”而为单姓。

11、土族之郭姓,则由“郭勒-阿寅勒”氏所改。“郭勒-阿寅勒”,意为山沟里的村子,居者即以村名代姓,或改单音姓“郭”,盖取“郭勒-阿寅勒”之首音谐“郭”而得。

12、纳西族之郭姓来源有二:或是本家族名,以之代姓;或为汉姓融入,相传其始祖来自河南南阳。注(9)——(10)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望出太原、华阴、冯翊。

二、

郭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1%,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等省多此姓。5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46%。

郭姓起源:

1、古有郭侯,即郭国,故城在今山东聊城东北,春秋时灭于齐,其后以国为氏。

2、氏于居者,城、郭、园、池是也,见《风俗通》。

3、系自姬姓。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仲于东虢,虢叔于西虢(故城在今河南荥阳。一说在河南成皋之虢亭)。周平王东迁,夺虢叔之地,给于郑武公。楚庄王起陆浑(即春秋时戎地,故地在今河南蒿县东北)之师伐周,责王灭虢。于是周平王求虢叔裔孙序,封于阳曲(故城在今山西定襄),号曰郭公。虢谓之郭,声之转也,因以为氏。

4、北魏郭崇播,本党氏改焉。

5、明时赐元人喀尼姓郭名以诚,达都姓郭名美。今蒙古族姓。

6、清满洲人姓。世居盖州、沈阳等地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郭啰罗氏、郭尔佳氏、托尔佳氏、郭佳氏等后均有改为郭氏者。

7、清高丽人姓。世居易州。今朝鲜族姓。

8、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郭姓始于明朝。

9、明、清时云南鹤庆州观音山驿驿丞为郭姓,系彝族。今彝族姓。

10、裕固族巩鄂拉提氏,汉姓为郭。

11、达斡尔族郭戈勒氏、鄂尔根千氏、瓦勒克氏等汉姓均为郭。

12、鄂温克族郭包勒氏,汉姓为郭。

13、锡伯族郭尔佳氏、郭罗罗氏、果尔齐氏等汉姓均为郭。

14、台湾土著(65

郭姓名人:

郭哀,夏禹御臣。

郡望:华阴、冯翊、太原。

其他:

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郭姓曾被迫改用日本香久、鹤田、贺来等姓。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仍恢复郭姓。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土著曾使用日本姓松下者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重新选择汉姓郭为氏。

历史名人

郭姓古代名人

郭隗战国,前351年-前297年,燕国,燕昭王客卿、谋士。

郭泰东汉,128年-169年,太原介休,东汉教育家。

郭嘉东汉,170年-207年,颍川阳翟,曹操著名的谋士。

郭淮三国魏,?-255年,太原阳曲,曹魏车骑将军。

郭象西晋,252年-312年,洛阳,西晋玄学家。

郭璞晋朝,276年-324年,河东闻喜,文学家、训诂学家

郭子仪唐朝,697年-781年,华州郑县,政治家、军事家。

郭威后周,904年-954年,邢州尧山,后周开国皇帝。

郭忠恕北宋,?-977年,洛阳,画家、文字学家。

郭沔南宋,1190年-1260年,浙江永嘉,音乐家、琴家。

郭守敬元朝,1231年-1316年,顺德邢台,天文学家、数学家。

郭子兴元朝,1302年-1355年,濠州定远,红巾军领袖。

郭朴明朝,1511年-1593年,河南安阳,吏部尚书。

郭姓近代名人

郭嵩焘清朝,1818年—1891年,湖南湘阴,中国首位驻外使节。

郭松龄中华民国,1883年-1925年,辽宁沈阳,奉军著名将领。

郡望

太原郡

冯翊郡

颍川郡

京兆郡

中山郡

河内郡

广平郡

敦煌郡

昌乐郡

西平郡

华阴郡

太原堂:以望立堂

华阴堂:以望立堂

汾阳堂:以封立堂,郭子仪封汾阳郡王,宋以来其后裔始著汾阳堂。

冯翊堂:以望立堂

尊贤堂:战国时,燕昭王广招贤才,他筑黄金台,尊郭隗为师。此举使乐毅、邹衍、剧辛等一大批人才前来归附燕国,燕国开始强大起来。

一、guō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魏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广东之澄海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鲜、苗、彝、白、壮、土家、布依、普米、哈尼、纳西、土族、锡伯、达斡尔、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抱朴子》云:“夏有郭支。”当为郭姓之始。

2、又引《三一经》云:“商有郭崇”,亦以郭为氏。

3、其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氏於居者,城、郭、园、池是也。”郭,古称外城为郭。居於此者,即以地居为氏。

4、郑樵注云:“春秋有郭公,遂以为氏。《公羊》曰:‘虢谓之郭,声之转也。’ 或言郭为晋所灭,公子配奔周遂为郭氏。今虢氏无闻,惟著郭氏。”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载此尤详:郭氏出自姬姓。周武王封文王弟虢叔於西虢;封虢仲於东虢,地在虞、郑之间 (按:实际上虢仲之虢称“西虢”;虢叔之虢称“东虢”)。平王东迁,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。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,责王灭虢。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於阳曲,号曰郭公。虢谓之郭,音之转也。因以为氏。

5、或为柴姓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冒姓》载:“(后) 周世宗本柴守礼子,周太祖 (按:指郭威) 养为子。(遂冒姓 ‘郭’。后) 即帝位 (乃复旧姓,此即柴荣)。”

6、或为蒙古族人名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赐姓》注云:“明赐元人姓名:喀尼曰郭以诚、达都曰郭美。”

7、清代高丽族姓,世居易州地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8、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。满族姓郭洛罗氏、郭尔佳氏、托尔佳氏、郭佳氏等或改从单字姓“郭”。见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9、达斡尔族之郭姓,则由郭博勒氏所改,盖取其首音谐“郭”而为单姓。

10、锡伯族之郭姓则由郭尔吉氏、果洛罗氏、果尔齐氏所改,盖取其首音谐“郭”而为单姓。

11、土族之郭姓,则由“郭勒-阿寅勒”氏所改。“郭勒-阿寅勒”,意为山沟里的村子,居者即以村名代姓,或改单音姓“郭”,盖取“郭勒-阿寅勒”之首音谐“郭”而得。

12、纳西族之郭姓来源有二:或是本家族名,以之代姓;或为汉姓融入,相传其始祖来自河南南阳。注(9)——(10)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望出太原、华阴、冯翊。

二、

郭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1%,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等省多此姓。5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46%。

郭姓起源:

1、古有郭侯,即郭国,故城在今山东聊城东北,春秋时灭于齐,其后以国为氏。

2、氏于居者,城、郭、园、池是也,见《风俗通》。

3、系自姬姓。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仲于东虢,虢叔于西虢(故城在今河南荥阳。一说在河南成皋之虢亭)。周平王东迁,夺虢叔之地,给于郑武公。楚庄王起陆浑(即春秋时戎地,故地在今河南蒿县东北)之师伐周,责王灭虢。于是周平王求虢叔裔孙序,封于阳曲(故城在今山西定襄),号曰郭公。虢谓之郭,声之转也,因以为氏。

4、北魏郭崇播,本党氏改焉。

5、明时赐元人喀尼姓郭名以诚,达都姓郭名美。今蒙古族姓。

6、清满洲人姓。世居盖州、沈阳等地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郭啰罗氏、郭尔佳氏、托尔佳氏、郭佳氏等后均有改为郭氏者。

7、清高丽人姓。世居易州。今朝鲜族姓。

8、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郭姓始于明朝。

9、明、清时云南鹤庆州观音山驿驿丞为郭姓,系彝族。今彝族姓。

10、裕固族巩鄂拉提氏,汉姓为郭。

11、达斡尔族郭戈勒氏、鄂尔根千氏、瓦勒克氏等汉姓均为郭。

12、鄂温克族郭包勒氏,汉姓为郭。

13、锡伯族郭尔佳氏、郭罗罗氏、果尔齐氏等汉姓均为郭。

14、台湾土著(65

郭姓名人:

郭哀,夏禹御臣。

郡望:华阴、冯翊、太原。

其他:

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郭姓曾被迫改用日本香久、鹤田、贺来等姓。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仍恢复郭姓。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土著曾使用日本姓松下者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重新选择汉姓郭为氏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guō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魏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广东之澄海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鲜、苗、彝、白、壮、土家、布依、普米、哈尼、纳西、土族、锡伯、达斡尔、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抱朴子》云:“夏有郭支。”当为郭姓之始。

2、又引《三一经》云:“商有郭崇”,亦以郭为氏。

3、其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氏於居者,城、郭、园、池是也。”郭,古称外城为郭。居於此者,即以地居为氏。

4、郑樵注云:“春秋有郭公,遂以为氏。《公羊》曰:‘虢谓之郭,声之转也。’ 或言郭为晋所灭,公子配奔周遂为郭氏。今虢氏无闻,惟著郭氏。”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载此尤详:郭氏出自姬姓。周武王封文王弟虢叔於西虢;封虢仲於东虢,地在虞、郑之间 (按:实际上虢仲之虢称“西虢”;虢叔之虢称“东虢”)。平王东迁,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。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,责王灭虢。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於阳曲,号曰郭公。虢谓之郭,音之转也。因以为氏。

5、或为柴姓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冒姓》载:“(后) 周世宗本柴守礼子,周太祖 (按:指郭威) 养为子。(遂冒姓 ‘郭’。后) 即帝位 (乃复旧姓,此即柴荣)。”

6、或为蒙古族人名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赐姓》注云:“明赐元人姓名:喀尼曰郭以诚、达都曰郭美。”

7、清代高丽族姓,世居易州地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8、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。满族姓郭洛罗氏、郭尔佳氏、托尔佳氏、郭佳氏等或改从单字姓“郭”。见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9、达斡尔族之郭姓,则由郭博勒氏所改,盖取其首音谐“郭”而为单姓。

10、锡伯族之郭姓则由郭尔吉氏、果洛罗氏、果尔齐氏所改,盖取其首音谐“郭”而为单姓。

11、土族之郭姓,则由“郭勒-阿寅勒”氏所改。“郭勒-阿寅勒”,意为山沟里的村子,居者即以村名代姓,或改单音姓“郭”,盖取“郭勒-阿寅勒”之首音谐“郭”而得。

12、纳西族之郭姓来源有二:或是本家族名,以之代姓;或为汉姓融入,相传其始祖来自河南南阳。注(9)——(10)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望出太原、华阴、冯翊。

二、

郭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1%,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等省多此姓。5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46%。

郭姓起源:

1、古有郭侯,即郭国,故城在今山东聊城东北,春秋时灭于齐,其后以国为氏。

2、氏于居者,城、郭、园、池是也,见《风俗通》。

3、系自姬姓。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仲于东虢,虢叔于西虢(故城在今河南荥阳。一说在河南成皋之虢亭)。周平王东迁,夺虢叔之地,给于郑武公。楚庄王起陆浑(即春秋时戎地,故地在今河南蒿县东北)之师伐周,责王灭虢。于是周平王求虢叔裔孙序,封于阳曲(故城在今山西定襄),号曰郭公。虢谓之郭,声之转也,因以为氏。

4、北魏郭崇播,本党氏改焉。

5、明时赐元人喀尼姓郭名以诚,达都姓郭名美。今蒙古族姓。

6、清满洲人姓。世居盖州、沈阳等地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郭啰罗氏、郭尔佳氏、托尔佳氏、郭佳氏等后均有改为郭氏者。

7、清高丽人姓。世居易州。今朝鲜族姓。

8、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郭姓始于明朝。

9、明、清时云南鹤庆州观音山驿驿丞为郭姓,系彝族。今彝族姓。

10、裕固族巩鄂拉提氏,汉姓为郭。

11、达斡尔族郭戈勒氏、鄂尔根千氏、瓦勒克氏等汉姓均为郭。

12、鄂温克族郭包勒氏,汉姓为郭。

13、锡伯族郭尔佳氏、郭罗罗氏、果尔齐氏等汉姓均为郭。

14、台湾土著(65

郭姓名人:

郭哀,夏禹御臣。

郡望:华阴、冯翊、太原。

其他:

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郭姓曾被迫改用日本香久、鹤田、贺来等姓。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仍恢复郭姓。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土著曾使用日本姓松下者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重新选择汉姓郭为氏。

堂号

太原郡

冯翊郡

颍川郡

京兆郡

中山郡

河内郡

广平郡

敦煌郡

昌乐郡

西平郡

华阴郡

太原堂:以望立堂

华阴堂:以望立堂

汾阳堂:以封立堂,郭子仪封汾阳郡王,宋以来其后裔始著汾阳堂。

冯翊堂:以望立堂

尊贤堂:战国时,燕昭王广招贤才,他筑黄金台,尊郭隗为师。此举使乐毅、邹衍、剧辛等一大批人才前来归附燕国,燕国开始强大起来。

一、guō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魏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广东之澄海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鲜、苗、彝、白、壮、土家、布依、普米、哈尼、纳西、土族、锡伯、达斡尔、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抱朴子》云:“夏有郭支。”当为郭姓之始。

2、又引《三一经》云:“商有郭崇”,亦以郭为氏。

3、其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氏於居者,城、郭、园、池是也。”郭,古称外城为郭。居於此者,即以地居为氏。

4、郑樵注云:“春秋有郭公,遂以为氏。《公羊》曰:‘虢谓之郭,声之转也。’ 或言郭为晋所灭,公子配奔周遂为郭氏。今虢氏无闻,惟著郭氏。”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载此尤详:郭氏出自姬姓。周武王封文王弟虢叔於西虢;封虢仲於东虢,地在虞、郑之间 (按:实际上虢仲之虢称“西虢”;虢叔之虢称“东虢”)。平王东迁,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。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,责王灭虢。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於阳曲,号曰郭公。虢谓之郭,音之转也。因以为氏。

5、或为柴姓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冒姓》载:“(后) 周世宗本柴守礼子,周太祖 (按:指郭威) 养为子。(遂冒姓 ‘郭’。后) 即帝位 (乃复旧姓,此即柴荣)。”

6、或为蒙古族人名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赐姓》注云:“明赐元人姓名:喀尼曰郭以诚、达都曰郭美。”

7、清代高丽族姓,世居易州地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8、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。满族姓郭洛罗氏、郭尔佳氏、托尔佳氏、郭佳氏等或改从单字姓“郭”。见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9、达斡尔族之郭姓,则由郭博勒氏所改,盖取其首音谐“郭”而为单姓。

10、锡伯族之郭姓则由郭尔吉氏、果洛罗氏、果尔齐氏所改,盖取其首音谐“郭”而为单姓。

11、土族之郭姓,则由“郭勒-阿寅勒”氏所改。“郭勒-阿寅勒”,意为山沟里的村子,居者即以村名代姓,或改单音姓“郭”,盖取“郭勒-阿寅勒”之首音谐“郭”而得。

12、纳西族之郭姓来源有二:或是本家族名,以之代姓;或为汉姓融入,相传其始祖来自河南南阳。注(9)——(10)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望出太原、华阴、冯翊。

二、

郭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1%,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等省多此姓。5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46%。

郭姓起源:

1、古有郭侯,即郭国,故城在今山东聊城东北,春秋时灭于齐,其后以国为氏。

2、氏于居者,城、郭、园、池是也,见《风俗通》。

3、系自姬姓。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仲于东虢,虢叔于西虢(故城在今河南荥阳。一说在河南成皋之虢亭)。周平王东迁,夺虢叔之地,给于郑武公。楚庄王起陆浑(即春秋时戎地,故地在今河南蒿县东北)之师伐周,责王灭虢。于是周平王求虢叔裔孙序,封于阳曲(故城在今山西定襄),号曰郭公。虢谓之郭,声之转也,因以为氏。

4、北魏郭崇播,本党氏改焉。

5、明时赐元人喀尼姓郭名以诚,达都姓郭名美。今蒙古族姓。

6、清满洲人姓。世居盖州、沈阳等地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郭啰罗氏、郭尔佳氏、托尔佳氏、郭佳氏等后均有改为郭氏者。

7、清高丽人姓。世居易州。今朝鲜族姓。

8、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郭姓始于明朝。

9、明、清时云南鹤庆州观音山驿驿丞为郭姓,系彝族。今彝族姓。

10、裕固族巩鄂拉提氏,汉姓为郭。

11、达斡尔族郭戈勒氏、鄂尔根千氏、瓦勒克氏等汉姓均为郭。

12、鄂温克族郭包勒氏,汉姓为郭。

13、锡伯族郭尔佳氏、郭罗罗氏、果尔齐氏等汉姓均为郭。

14、台湾土著(65

郭姓名人:

郭哀,夏禹御臣。

郡望:华阴、冯翊、太原。

其他:

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郭姓曾被迫改用日本香久、鹤田、贺来等姓。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仍恢复郭姓。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土著曾使用日本姓松下者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重新选择汉姓郭为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