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文号 - 传承弘扬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kuàng ]

读音:kuàng

拼音:kuang

简繁:曠

五笔:JYT

五行:木

部外:暂无

五笔:JYT

笔画:7画

吉凶:吉

仓颉:AI

结构:左右

郑码:KTG

四角:60000

区位:3185

统一码:65F7

异体字:曠,昿,?,?

英汉互译:extensive,wide,broad,empty

笔顺: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点、横、撇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542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464
1995年4701987年1982年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
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
起源

旷姓主要源自:姬姓、黄姓、此姓。

旷姓源于姬姓

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师旷之后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据史籍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中记载:“旷,云:师旷之后。皇朝潭州旷元则,生用宗。用宗生无忌,无忌生湜,字次渊,绍兴二年进士,皇朝,今按:四库本原作宋,据残宋本改。”

《风俗通义》:“旷氏,师旷之后,(通志氏族略、类稿四六、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三)。”

《姓解》:“旷,《姓苑》云:师旷之后也。”

旷姓源于黄姓

出自东汉时期河阳侯黄宣,属于避难改姓为氏。听长辈说“邝”乃姓黄在广东与湖南的郴州一带躲起来了,姓邝的祖先黄氏在当时的朝代可能是犯了“株连九族”罪就携带着家眷南下,逃到了史称“南莽”的广东与郴州,而南莽历来朝廷不管,于是“黄氏”就在这带扎营,“黄氏”为了隐姓埋名,在者“黄氏”不让自己的后人忘记自己的祖先姓“黄”,再者黄氏所在之地是广东与郴州,顾而黄氏就改姓为邝,还有一说“黄广邝乃一家”。(传说初在黄外加广,为广姓)。

邝(旷)(Kuàng)

源流·派语

1941年(常德)《旷氏族谱》载《旷氏历代始祖世纪》:远祖宣,东汉治水有功,封河阳侯,家南阳白水。河南始祖贤,唐神龙间拜右相,居汴梁,本姓黄,二子以族难易姓,旦改邝,丞改旷,徙陈留,再徙吉州,为江西迁祖。传至寿一、寿二,于明永乐年间由江西吉水迁武陵,为武陵(今常德)始迁祖。

(续派)玉大文章房 嘉言自汝昌 贤能待国用 名成必有光 (再续派)庆余由善积 宏第焕湖湘。

1948年(新田)《邝姓氏族源流》“远祖溯源”曰:“远祖姓黄讳宣,东汉治水有功,封河阳侯,家南阳白水,娶梁侯邓禹孙女,生子讳贤,字四明,唐神龙年间拜右相,以武功封郓国公,居汴梁邓州泉。”(辑录者按:东汉至唐神龙年间近800年,世系编造者缺乏起码的历史常识)生二子,长曰旦,次于丞,原姓黄,为失守边关,二子逃外易姓,长旦添邑于右为邝,次丞添日于左为旷,仍不离黄姓本意。旦移居河南陈留东村,丞徙居江西吉州。其裔孙迁播各地。新田始迁祖仁表,字爱民,于宋太祖乾隆年间从宜章县马口冲迁宁远县陶岭脚赤背保、桥头岭(今属新田),再迁至现址三和乡第十一保颁村。族人分布于洪仁、塘下、水富坊及嘉禾、宁远等县。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)(宜章)《宜阳邝氏族谱》“序”称邝氏,江西庐江郡人,祖千禄,元至元十六年(1279)因任宜章县教谕,隶籍县治之西广田湖。

按:《广韵·荡》:“邝,姓。出庐江。”《统谱》:“邝音旷,一音荒。广东南海、高安多此姓。”《广韵·宕》:“旷,姓。”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:“《风俗通》云:‘师旷之后。’宋潭州旷元则,曾孙湜:绍兴二年进士。”《姓觽》:“《国名纪》云:‘古旷国之后,有旷氏、邝氏。’”湖南邝、旷氏族谱,均称由黄姓而易,姓氏书无载,不知所本。今从俗,邝即旷。又考湖南邝、旷氏,似以衡山为界,衡山以南各县为邝,衡山及其以北各县为旷。

旷(邝)氏宗祠四大房渊源索引(二)

旷姓源于古旷国

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一带,古称旷林,居人因以为氏。据代代谣传所言,古旷国起源于五代古国之首,辖管江南东部一带,始祖流落他乡为不忘家国而以国为姓。旷姓与况姓是两种同音而不同字,又不同义的姓氏。

邝姓起源

邝姓是占中国人口较多的第二百六十四位姓氏,主要分布在广东地区。当代邝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019%,总人口大约有24万。

邝姓名义和图腾

邝,源自此姓的用途。从字的组成来分析,由广和邑组成,广的甲骨文字形是屋室之形下一个黄字,表示住人之屋很大。邝人应是与两广的地域有关。当时,两广地域广阔,在那广阔的大地上建起房屋和城堡,四周荒无人烟,有一支擅长建筑城堡的群体被称为邝氏族,邝入所居之城为邝邑,由此产生了邝姓。

旷姓湖南省

长沙市,怀化市,武岗市,衡东县,新田县,蓝山县,桃江县,汉寿县,新化县,常德市武陵区,岳阳县鹿角镇,邵阳县郦家坪镇,沅江市南大镇华胜村,龙山县茅坪乡、贾坝乡,茶陵县马江镇、平水镇,双峰县唐家湾镇旷家堂,祁阳县龚家坪镇新旷居委会,衡阳市南岳区、石鼓区旷家坳,衡阳县演陂镇、金兰寺镇十里村荷叶组,衡山县开云镇建胜村、岭坡乡赤盐村旷家湾,涟源市桥头河镇、杉山镇杉山村,醴陵市燕头、龙禹湾、榨平栊村,株洲县渌口镇柏树村、杨梅村、姚家坝乡,攸县钟佳桥镇盘陂村、大同桥镇旷桥村、桃水镇睦塘村、渌田镇,湘潭县杨嘉桥镇、荆州乡旷家村旷家山、茶恩镇棠花村,洞口县竹市镇柘溪村、群溪村、洪桥村、管竹乡、高沙镇、石江镇、山门镇,祁东县太和堂镇、城连圩乡柏山排村、幸福罐村、西坪村、杨梅村、过水坪镇旷家院子,衡山县店门镇、店门老街、师古乡、开云镇建胜村、沙泉乡建华村、东湖镇圆山村、望峰乡、萱州镇,湘乡市壶天镇、合东村(旷家祠堂)、丛溪村、直东村、横东村、涧山乡、翻江镇岐山村,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旷家组、旷家牛车桥、杉山村杉山坳老街旷家、西阳镇宋家村、江龙村。

旷姓四川省

西昌市,夹江县,南溪县,成都市、新都区、彭州市、简阳市,阆中市老观镇,广汉市金轮镇,遂宁市南坝湾,大邑县安仁镇,开江县新宁镇,青川县茶坝乡寺坝村,长宁县硐底镇新保村,绵竹市孝德镇、板桥镇新泰村,渠县嘉禾乡桥沟村尔子山,南江县和平乡宋朝寨村一组,旺苍县木门镇上旷家坡、下旷家坡、杏垭村,自贡市贡井区牛尾乡、莲花镇,什邡市回澜镇、禾丰镇、元石镇,眉山市东坡区柳圣乡楠桥村、永寿镇,仁寿县大坝子乡,乐山市五通桥区,青神县河坝子镇、高台乡,大英县玉峰镇、三家镇旷家池塘、大坡乡土城村,渠县嘉禾乡桥沟村尔子山,大竹县高滩场乡中心村、回龙村、李家乡松坪村、连心村,广安市广安区悦来镇农旺村、杨坪乡老鹰村、仙鱼村11组、白马乡碑梁村、白马村、石笋镇玉峰村6组、四崖村、龙台镇青松村旷家石坝、西家村5组,肖溪镇,前锋区代市镇拱桥办事处旭光村、光辉乡光辉村,华蓥市双河镇,岳池县顾县镇。

旷姓重庆市

铜梁县,城口县,巫溪县田坝镇,万盛区南桐镇,江津区吴滩镇,荣昌县,万州区余家镇同心村9组,梁平县城东乡响鼓8组,綦江县三角区四合头村,永川区宝峰镇登东场、永荣镇旷家村、陈食镇,大足区宝顶镇天宫村旷家沟、宝兴镇小河村、回龙镇骑胜村、龙水镇、晏家坝、珠溪镇、化龙镇、三驱镇、玉龙镇,奉节县公平镇明水乡、红土乡峰岳村、青正乡,云阳县老城、张家坝社区、人和镇立新社区、高阳镇文龙乡、双江镇云安路、黄石镇、巴阳镇、南溪镇、盛保镇、江口镇、水口乡。

旷姓江西省

丰城市,莲花县,遂川县,吉水县,永丰县,信丰县西牛镇牛颈村,安福县金田乡峡陂村、洲湖乡、洋门乡高洲村,分宜县湖泽镇汉塘村、纳田村,吉安县敖城镇旷家村、固江镇钟家村,吉安市青原区河东镇菱塘村委会(曾家坪村),于都市仙霞乡三贯村上屋组、七公坑、老富坑、银坑镇银坑圩,泰和县冠朝镇后谷村、社下村、沙村镇后谷、万合镇沙湖村花石小组,永新县县城北街、埠前镇心田村、龙官村、钱溪村、心田镇钱溪村、石桥镇沿曲村上曲塘组、燎原村源泉组。

旷姓贵州省

贵阳市,石阡县,德江县,盘县,岑巩县平庄乡亚林村,普安县雪浦乡硐口村补马组,思南县三道水乡、文家店镇、瓦窑乡、兴隆乡、大河坝乡继勋村(原桃子丫村、四联村、柏家坳村、转角村于2007年合并)、思塘镇、大坝场镇、瓮溪镇,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燕高村旷家岩。

旷姓湖北省

武汉市,天门市张港镇张港村,宣恩县万寨乡,监利县程集镇南桥村、三弓村、廖王村、毛市镇。

旷姓云南省

广南县,丘北县,水富县,永善县墨翰乡响水村小河自然村、莲峰镇。

旷姓陕西省

安康市汉滨区梅子铺镇袁庄村,汉阴县浦溪镇田河村、双乳镇三同村。

旷姓广西壮族自治区

全州县才湾镇旷家村。

旷姓广东省

韶关市浈江区、南雄市。

旷姓安徽省

全椒县县城、石沛镇。

旷姓江苏省

南京市溧水区

旷姓台湾省

台北市

旷姓海南省

海口市

庐江郡:秦朝时期为九江郡,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,汉朝时期名为舒。隋朝开皇年间(公元581~600年)置庐江县,治所在舒邑(今安徽庐江),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。

南阳郡: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。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、汶水以北地。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、黄河以北地区。

南阳堂:以望立堂。

庐江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(曠)kuàng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天津之武清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吴川,广西之田林,贵州之普安、江口,云南之陇川、邱北,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水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师旷之后。”以名为氏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‘旷即邝字。邝,古国。’是以国为姓。”宋氏登科有旷源,潭州人;明代有旷彦温,余干知县;又有旷宗舜,湖广解元;又,沔阳有旷氏;清代有旷敏本。

二、(曠)

旷姓分布:江西萍乡、湖南宁远、攸县、宜章、桃江、云南镇云、安徽淮南、台湾、四川邻水、彭县、德昌、新风、陕西、贵州等地均有此姓。

旷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晋之乐师师旷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
2、古旷国之后有旷氏、邝后、氏,见《国名纪》。一说,旷即邝,以国为氏。

旷姓名人:

旷湜,宋时潭州人,绍兴进士。

郡望:河东,京兆。

历史名人

旷姓古代名人

旷元则宋朝,潭州人,曾孙旷湜。

旷讫宋朝,淳祐四年(1244年)进士,武冈人,工部尚书。

旷湜“湜潭州人,登科。”

旷世臣“世臣吉水人,绍兴进士。”

旷呜鸾明朝,万历三十五年(1607年)进士,庐陵县人。

旷敏明朝,“敏宿州人,永乐举人,任山西清源县教谕。”

旷缉徽明朝,“缉徽安福人,永乐举人。”

旷彦温明朝,“彦温德州人,正德间任余干知县。”

旷宗舜明朝(公元1528~1557年),字芝封。醴陵北乡人。明嘉靖七年(1528)乡试第一。

旷宗董明朝,醴陵人。万历二十四年刻本。

旷昭明末,字淑侯、伯余,遂宁县人。万历四十六年举人,任江西巡抚。

旷腾明朝,“腾,遂宁人,嘉靖举人。”

旷骥明朝,“骥,吉水人,万历癸酉举人。”

旷广清朝,青神人,清康熙进士。

旷深本清朝,雍正8年武进士。

旷敏本清朝(1700~1784年),字鲁之,号岣嵝,衡山人,清乾隆元年进士,选庶吉士。

旷斅本清朝,字逊之,号半崖,衡山人,敏本弟。清乾隆二年进士。

旷萼本清朝,字函英,衡山人。清乾隆三十八年岁贡,为集贤书院山长。

旷圣元清朝,学者。清乾隆三十九年中副榜,历主石鼓、集贤、白沙诸书院。

旷楚贤清朝,大臣,衡山人,清乾隆四十六年进士;

旷学古清朝,字沐堂,衡山人。清嘉庆五年举人。历主雯峰、集贤各书院。

旷学廷清朝,衡山人。文岳英、旷学廷纂,清光绪元年刻本。

旷辅廷清朝,道光九年(1829年)己丑科武殿试金榜,赐同武进士出身第三甲第17名,道光元年,郧阳镇右营游击,全州武举,道光二十六年,郧阳镇守备,全州武进士,咸丰元年,郧阳镇右营游击中营守备署,咸丰三年,郧阳镇前营都司中营守备署。

旷姓近代名人

旷子椿清朝,江西泰和人,光绪二十一年进士。

旷运辛湖南衡山人。《百病方》(辑),民国稿本,藏湖南图书馆。

旷继勋(1895年—1933年),贵州思南人,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,前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第七混成旅旅长,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军长,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。

旷伏兆(1914年—1996年),江西永新人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。

旷文澜湖南衡山西乡沙泉铺山田冲人,别号锦泉,黄埔军校第12期学员。

旷仁山江西永新人,江门市江海区区委书记。

郡望

庐江郡:秦朝时期为九江郡,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,汉朝时期名为舒。隋朝开皇年间(公元581~600年)置庐江县,治所在舒邑(今安徽庐江),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。

南阳郡: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。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、汶水以北地。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、黄河以北地区。

南阳堂:以望立堂。

庐江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(曠)kuàng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天津之武清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吴川,广西之田林,贵州之普安、江口,云南之陇川、邱北,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水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师旷之后。”以名为氏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‘旷即邝字。邝,古国。’是以国为姓。”宋氏登科有旷源,潭州人;明代有旷彦温,余干知县;又有旷宗舜,湖广解元;又,沔阳有旷氏;清代有旷敏本。

二、(曠)

旷姓分布:江西萍乡、湖南宁远、攸县、宜章、桃江、云南镇云、安徽淮南、台湾、四川邻水、彭县、德昌、新风、陕西、贵州等地均有此姓。

旷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晋之乐师师旷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
2、古旷国之后有旷氏、邝后、氏,见《国名纪》。一说,旷即邝,以国为氏。

旷姓名人:

旷湜,宋时潭州人,绍兴进士。

郡望:河东,京兆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(曠)kuàng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天津之武清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吴川,广西之田林,贵州之普安、江口,云南之陇川、邱北,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水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师旷之后。”以名为氏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‘旷即邝字。邝,古国。’是以国为姓。”宋氏登科有旷源,潭州人;明代有旷彦温,余干知县;又有旷宗舜,湖广解元;又,沔阳有旷氏;清代有旷敏本。

二、(曠)

旷姓分布:江西萍乡、湖南宁远、攸县、宜章、桃江、云南镇云、安徽淮南、台湾、四川邻水、彭县、德昌、新风、陕西、贵州等地均有此姓。

旷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晋之乐师师旷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
2、古旷国之后有旷氏、邝后、氏,见《国名纪》。一说,旷即邝,以国为氏。

旷姓名人:

旷湜,宋时潭州人,绍兴进士。

郡望:河东,京兆。

堂号

庐江郡:秦朝时期为九江郡,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,汉朝时期名为舒。隋朝开皇年间(公元581~600年)置庐江县,治所在舒邑(今安徽庐江),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。

南阳郡: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。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、汶水以北地。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、黄河以北地区。

南阳堂:以望立堂。

庐江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(曠)kuàng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天津之武清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吴川,广西之田林,贵州之普安、江口,云南之陇川、邱北,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水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师旷之后。”以名为氏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‘旷即邝字。邝,古国。’是以国为姓。”宋氏登科有旷源,潭州人;明代有旷彦温,余干知县;又有旷宗舜,湖广解元;又,沔阳有旷氏;清代有旷敏本。

二、(曠)

旷姓分布:江西萍乡、湖南宁远、攸县、宜章、桃江、云南镇云、安徽淮南、台湾、四川邻水、彭县、德昌、新风、陕西、贵州等地均有此姓。

旷姓起源:

1、春秋时晋之乐师师旷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
2、古旷国之后有旷氏、邝后、氏,见《国名纪》。一说,旷即邝,以国为氏。

旷姓名人:

旷湜,宋时潭州人,绍兴进士。

郡望:河东,京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