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lù,liù ]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57 | 2018年 | 57 | 2014年 | 56 |
2013年 | 61 | 2007年 | 57 | 2006年 | 60 |
1995年 | 57 | 1987年 | 70 | 1982年 | 38 |
明朝 | 39 | 元朝 | 74 | 宋朝 | 63 |
北宋 | 198 |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陆姓主要源自:妫姓、允姓。
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:颛顼、妫姓、允姓和他族改姓。
1、出自颛顼:据说,颛顼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。称之子老童,老童之二子黎、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(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,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)。
2、出自妫姓(姚姓妫姓->妫姓陈氏->妫姓田氏->妫姓陆氏):战国时,齐宣王(公元前319-公元前301年在位)封少子田通于陆乡,子孙以陆为氏。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,今山东陵县。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。
3、出自允姓:西周末,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。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,陆终之长子名昆吾,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,因变音为陆浑,史称陆浑戎。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,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。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,晋顷公灭陆浑国,子孙遂以国为氏,称为华夏一份子。
4、出自他族改姓:古代陆姓起源,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“平原之陆”外,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,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,称“河南之陆”。
陆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桂贵海、广东大部、湖南西南、云南东部、重庆东南角、苏沪浙、安徽大部、江西东北、福建北部,陆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.42%以上,其中中心地区可达3.7%以上,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%,居住了大约71%的陆姓人群。在湖南东北部、广东东端、重庆大部、云南中部、四川东南、赣闽大部、台湾、湖北东南和西南、安徽西北端、河南东南角、山东东南、辽宁、黑吉西部、内蒙古东部、宁夏大部、甘肃中部,陆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.21%—0.42%之间,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.3%,居住了大约21%的陆姓人群。
吴郡: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,治所在乌程。此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,其开山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。
河南郡: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,治所在洛阳。
颍川郡:秦王政十七年置郡,治所在禹县。此支陆氏为吴郡陆氏的分支,其开山始祖为东汉颍川太守陆闳。
平原郡:西汉置郡,治所在平原。
河内郡:楚汉之际置郡,治所在怀县,西晋移至野王。
荆州郡
乐安郡
忠烈堂:南宋左丞相陆秀夫
镇国府三畏堂宗祠意象图
镇国府三畏堂宗祠意象图
誓死不降元,立益王于福州。元兵杀来的时候,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、儿驱逐下海而死,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。
黜霸堂: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。他的口才相当好,两次出使南越。还曾写了一本《新语》送给高祖,大意是崇王黜霸。
三畏堂:大清国正一品镇国将军、诰封不入八分镇国公陆韫。雍正朝,“镇国将军陆韫卒,上体恤故臣,加封镇国公,典葬从不入八分之制,世袭。”自此以后,恩封的爵位还有金陵侯、长恩伯(承恩伯)、骁骑二等子。先祖原为宗室封爵第九级,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,辅国将军上。品级为武官正一品。亡故后受皇帝恩典,加封不入八分镇国公。赐江宁镇国府一座。“三畏堂”取意“畏天威、畏地怒、畏人心”,表达了上承皇恩天威、中正国法律例、下顺民心民意的为官之道,同时也是对陆氏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。
一、陆(陸)lù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、防城、南丹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、苗、瑶、彝、鲜、壮、水、京、土家、布依、赫哲、哈尼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陈留风俗传》云:“春秋时陆浑国之后。”此当以国为氏。陆浑故地在今河南嵩县。
2、郑樵注云:“妫姓,田敬仲之后也。十一世齐宣王少子通,封於平原般县陆乡,即陆终氏之故地,因以为氏。”田敬仲为虞舜之裔,故系出妫姓。般县故地在今山东德平镇东北。
3、又注云:“代北有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,后魏孝文迁洛阳,改为陆氏。”
4、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云:“陆羽不知所生(姓),以《易》自筮,得‘鸿渐于陆’,遂以陆为氏。”陆羽,字鸿渐,唐代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著《茶经》。
5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》注云:“明赐元人姓名,五十六曰陆忠。”
6、壮族之“陆”,本为绿色或飞鸟之意,会捕鸟者或以为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壮族》。汉代有陆贾;晋代有陆机、陆云;隋代有陆法言;宋代有陆游。
二、陆(陸)liù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洪湖、武昌等地有分布。(按:疑此误以“陆”为“六”之大写,故亦音liù,久之,则别为一氏。)一音lù,亦姓。详见该条。
三、陆(陸)
陆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1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江苏、广西、广东、浙江、上海等省(区)市多此姓。上述5省(区)市陆姓约占全国汉族陆姓人口65%。
陆姓起源:
1、系自芈姓。相传帝颛顼之孙吴回任尧时祝融,其子终,封于陆乡(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南),故称陆终,其后以邑为氏。
2、系自妫姓。春秋时田敬仲裔孙齐宣王少子通,封于平原般县之陆乡,即陆终故地,因以为氏。
3、源自允姓戎族。春秋时有陆浑国(故城在今河南蒿县东北伏流城北30余里),周景王二十年灭于晋,子孙遂以国为氏。
4、汉时匈奴人姓。汉景帝中元三年,陆强降,封乃侯。
5、河南陆氏,北魏孝文帝时改步六弧氏为陆氏。
6、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第4子托雷,托雷之第6子阿里不哥,因难避于湖北洪湖县下新河乡,隐姓埋名,遂以排行为姓,故姓陆。
7、清时满洲人姓。世居锦州。今满族姓。
8、清贵州思南府陆姓土司,得姓于明朝。
9、明、清时云南晋宁州晋宁驿土驿丞陆氏,系彝族。
10、台湾土著、京、土家、 彝、侗、苗、瑶、水、布依、赫哲、蒙古、黎、壮、白、羌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陆姓名人:
陆贾,汉时太中大夫,其子孙过长江居吴郡吴县,为一望族。
郡望:平原、河内、吴郡、河南。
陆姓古代名人
陆贾西汉,陆氏五世祖,西汉著名政治家、辞赋家,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,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。力主提倡儒学,“行仁义,法先圣”,并辅以黄老的“无为而治”的思想,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。
陆逊三国,陆氏23世祖,三国吴国名将,善谋略,出谋击败关羽,后火攻大败刘备,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。
陆抗三国,陆氏24世,三国吴国名将,陆逊次子,击退晋将羊祜进攻,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。后拜大司马、荆州牧。
陆机西晋,陆氏25世,西晋著名文学家,书法家。陆逊之孙,官至河北大都督,后被司马颖所杀,著有《陆士衡集》。
陆云西晋,西晋著名文学家,陆逊之孙,官至清河内史,与陆机并称“二陆”,著有《陆士龙集》。
陆德明唐朝(约550-630),唐苏州吴人,名元朗,以字显。善言玄理,通晓经学。历仕陈、隋,为国子助教。入唐,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,拜国子博士。曾以五六年之力,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,又采诸儒训诂,辨正异同,考镜源流,撰成《经典释文》,开唐人义疏先河》。
陆羽唐朝,复州竟陵人,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,为人诙谐风趣,闭门著述,不愿为官,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,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。一生的嗜好是喝茶,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。人称“茶神”。
陆龟蒙唐朝,长洲人,唐代末叶的著名诗人、文学家,与皮日休并称“皮陆”。陆龟蒙举进士不第,一度曾做过湖州、苏州刺史的幕僚,以后就在吴淤江畔的甫里隐居,一边赋诗论撰,一边从事农业。
陆广元朝,元代著名画家,吴人。
陆陇其清朝,平湖人,清代著名学者,与陆世仪并称“二陆”,学宗程朱,反对王守仁的“致良说”,以“居敬穷理”为主。
陆心源清朝,浙江吴兴人,清代藏书家,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,因藏书扬名于天下。著有《潜园总集》。
陆通春秋,陆氏始祖元侯。齐宣王少子,分封于山东平原皈县陆乡。因地得姓,被尊为陆氏始祖。
陆贽唐代(754年~805年),政治家,文学家。苏州嘉兴(今属浙江)人,字敬舆。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宰相、卓越的政治家。
陆羽唐朝,复州竟陵人,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,为人诙谐风趣,闭门著述,不愿为官,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,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。一生的嗜好是喝茶,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。人称“茶神”。
陆游南宋(1125—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。汉族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南宋著名诗人。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,高宗时应礼部试,为秦桧所黜。孝宗时赐进士出身。中年入蜀,投身军旅生活,官至宝章阁待制。晚年退居家乡。
陆九渊南宋(1139~1192),著名哲学家、教育家。抚州金溪(今属江西)人。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,史称“朱陆”。陆九渊是中国“心学”的创始人。被后人称为“陆子”。
陆秀夫宋末(1236—1279),楚州盐城长建里(今江苏建湖建阳镇)人。“宋末三杰”之一。
陆探微南北朝,刘宋明帝时的宫廷画家
陆倕為竟陵八友之一。
陆丽南北朝,鲜卑姓步六孤,鲜卑名可能是伊□,封平原王,谥号简,是鲜卑政权北魏文成帝一朝的高官,官至司徒、侍中。
陆俟南北朝,鲜卑姓步六孤,代人,爵封东平王,諡号成,北魏官员
陆馛南北朝,鲜卑姓步六孤,鲜卑名受洛跋,代人,爵封建安王,諡号贞,北魏文成帝、献文帝时期的官员。
陆定国陆丽长子,代人也。官至侍中,谥曰庄王。
陆儁南北朝北魏官员,官至尚书令,
陆子彰东魏,官员,官至侍中,谥曰文宣
陆腾北周,柱国,大司空,上庸郡公,谥曰定。
陆缮南朝,官员,陈朝时官至侍中,尚书仆射
陆法言隋朝,音韵学家
陆柬之唐朝,书法家
陆敦信唐朝,唐高宗时期的宰相
陆元方唐朝,武周官员,两度出任宰相
陆象先唐朝,宰相
陆希声唐朝,宰相
陆器苏州地区有记载的第一位状元。
陆扆唐末,宰相
陆普韩国沃川陆氏始祖
陆佃宋朝,政治人物,歷官中书舍人、给事中。
陆西星明朝,道教道长,名著封神演义作者
陆炳明朝,锦衣卫都指挥使
陆完明朝,兵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。
陆树声晚明,官员。累官礼部尚书。卒赠太子太保,諡文定。
陆世仪清代,理学家
陆建瀛清代,两江总督,蒙古大汗阿里不哥后裔
陆润庠歷官都察院左都御史、吏部尚书等职。諡文端。
陆姓近代名人
陆皓东清末(1867-1895),清末广东香山人,原名中桂,字献香。初于上海学习电报技术,历充电报翻译生、领班。与孙中山组香港兴中会机关,谋于广州起义。因遭告密被捕,不屈遇害。
陆小曼(1903-1965),女。江苏武进人,生于上海。擅绘画、演京剧,与画家汪德祖交往甚好。解放后任职上海中国画院、文史馆,兼任市府参事室参事。编有《爱眉小札》,与徐合作《卞昆冈》等。父陆定。
陆蠡(1908-1942),浙江天台人,作家。
陆征祥清末(1872—1949),上海人,毕业于广方言馆和同文馆,随清朝驻俄、德、奥、荷四国钦差大臣许景澄在驻俄使馆任翻译,此后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务,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。
陆宗舆清末,民初官员
吴郡: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,治所在乌程。此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,其开山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。
河南郡: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,治所在洛阳。
颍川郡:秦王政十七年置郡,治所在禹县。此支陆氏为吴郡陆氏的分支,其开山始祖为东汉颍川太守陆闳。
平原郡:西汉置郡,治所在平原。
河内郡:楚汉之际置郡,治所在怀县,西晋移至野王。
荆州郡
乐安郡
忠烈堂:南宋左丞相陆秀夫
镇国府三畏堂宗祠意象图
镇国府三畏堂宗祠意象图
誓死不降元,立益王于福州。元兵杀来的时候,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、儿驱逐下海而死,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。
黜霸堂: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。他的口才相当好,两次出使南越。还曾写了一本《新语》送给高祖,大意是崇王黜霸。
三畏堂:大清国正一品镇国将军、诰封不入八分镇国公陆韫。雍正朝,“镇国将军陆韫卒,上体恤故臣,加封镇国公,典葬从不入八分之制,世袭。”自此以后,恩封的爵位还有金陵侯、长恩伯(承恩伯)、骁骑二等子。先祖原为宗室封爵第九级,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,辅国将军上。品级为武官正一品。亡故后受皇帝恩典,加封不入八分镇国公。赐江宁镇国府一座。“三畏堂”取意“畏天威、畏地怒、畏人心”,表达了上承皇恩天威、中正国法律例、下顺民心民意的为官之道,同时也是对陆氏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。
一、陆(陸)lù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、防城、南丹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、苗、瑶、彝、鲜、壮、水、京、土家、布依、赫哲、哈尼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陈留风俗传》云:“春秋时陆浑国之后。”此当以国为氏。陆浑故地在今河南嵩县。
2、郑樵注云:“妫姓,田敬仲之后也。十一世齐宣王少子通,封於平原般县陆乡,即陆终氏之故地,因以为氏。”田敬仲为虞舜之裔,故系出妫姓。般县故地在今山东德平镇东北。
3、又注云:“代北有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,后魏孝文迁洛阳,改为陆氏。”
4、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云:“陆羽不知所生(姓),以《易》自筮,得‘鸿渐于陆’,遂以陆为氏。”陆羽,字鸿渐,唐代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著《茶经》。
5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》注云:“明赐元人姓名,五十六曰陆忠。”
6、壮族之“陆”,本为绿色或飞鸟之意,会捕鸟者或以为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壮族》。汉代有陆贾;晋代有陆机、陆云;隋代有陆法言;宋代有陆游。
二、陆(陸)liù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洪湖、武昌等地有分布。(按:疑此误以“陆”为“六”之大写,故亦音liù,久之,则别为一氏。)一音lù,亦姓。详见该条。
三、陆(陸)
陆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1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江苏、广西、广东、浙江、上海等省(区)市多此姓。上述5省(区)市陆姓约占全国汉族陆姓人口65%。
陆姓起源:
1、系自芈姓。相传帝颛顼之孙吴回任尧时祝融,其子终,封于陆乡(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南),故称陆终,其后以邑为氏。
2、系自妫姓。春秋时田敬仲裔孙齐宣王少子通,封于平原般县之陆乡,即陆终故地,因以为氏。
3、源自允姓戎族。春秋时有陆浑国(故城在今河南蒿县东北伏流城北30余里),周景王二十年灭于晋,子孙遂以国为氏。
4、汉时匈奴人姓。汉景帝中元三年,陆强降,封乃侯。
5、河南陆氏,北魏孝文帝时改步六弧氏为陆氏。
6、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第4子托雷,托雷之第6子阿里不哥,因难避于湖北洪湖县下新河乡,隐姓埋名,遂以排行为姓,故姓陆。
7、清时满洲人姓。世居锦州。今满族姓。
8、清贵州思南府陆姓土司,得姓于明朝。
9、明、清时云南晋宁州晋宁驿土驿丞陆氏,系彝族。
10、台湾土著、京、土家、 彝、侗、苗、瑶、水、布依、赫哲、蒙古、黎、壮、白、羌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陆姓名人:
陆贾,汉时太中大夫,其子孙过长江居吴郡吴县,为一望族。
郡望:平原、河内、吴郡、河南。
一、陆(陸)lù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、防城、南丹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、苗、瑶、彝、鲜、壮、水、京、土家、布依、赫哲、哈尼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陈留风俗传》云:“春秋时陆浑国之后。”此当以国为氏。陆浑故地在今河南嵩县。
2、郑樵注云:“妫姓,田敬仲之后也。十一世齐宣王少子通,封於平原般县陆乡,即陆终氏之故地,因以为氏。”田敬仲为虞舜之裔,故系出妫姓。般县故地在今山东德平镇东北。
3、又注云:“代北有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,后魏孝文迁洛阳,改为陆氏。”
4、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云:“陆羽不知所生(姓),以《易》自筮,得‘鸿渐于陆’,遂以陆为氏。”陆羽,字鸿渐,唐代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著《茶经》。
5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》注云:“明赐元人姓名,五十六曰陆忠。”
6、壮族之“陆”,本为绿色或飞鸟之意,会捕鸟者或以为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壮族》。汉代有陆贾;晋代有陆机、陆云;隋代有陆法言;宋代有陆游。
二、陆(陸)liù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洪湖、武昌等地有分布。(按:疑此误以“陆”为“六”之大写,故亦音liù,久之,则别为一氏。)一音lù,亦姓。详见该条。
三、陆(陸)
陆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1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江苏、广西、广东、浙江、上海等省(区)市多此姓。上述5省(区)市陆姓约占全国汉族陆姓人口65%。
陆姓起源:
1、系自芈姓。相传帝颛顼之孙吴回任尧时祝融,其子终,封于陆乡(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南),故称陆终,其后以邑为氏。
2、系自妫姓。春秋时田敬仲裔孙齐宣王少子通,封于平原般县之陆乡,即陆终故地,因以为氏。
3、源自允姓戎族。春秋时有陆浑国(故城在今河南蒿县东北伏流城北30余里),周景王二十年灭于晋,子孙遂以国为氏。
4、汉时匈奴人姓。汉景帝中元三年,陆强降,封乃侯。
5、河南陆氏,北魏孝文帝时改步六弧氏为陆氏。
6、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第4子托雷,托雷之第6子阿里不哥,因难避于湖北洪湖县下新河乡,隐姓埋名,遂以排行为姓,故姓陆。
7、清时满洲人姓。世居锦州。今满族姓。
8、清贵州思南府陆姓土司,得姓于明朝。
9、明、清时云南晋宁州晋宁驿土驿丞陆氏,系彝族。
10、台湾土著、京、土家、 彝、侗、苗、瑶、水、布依、赫哲、蒙古、黎、壮、白、羌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陆姓名人:
陆贾,汉时太中大夫,其子孙过长江居吴郡吴县,为一望族。
郡望:平原、河内、吴郡、河南。
吴郡: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,治所在乌程。此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,其开山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。
河南郡: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,治所在洛阳。
颍川郡:秦王政十七年置郡,治所在禹县。此支陆氏为吴郡陆氏的分支,其开山始祖为东汉颍川太守陆闳。
平原郡:西汉置郡,治所在平原。
河内郡:楚汉之际置郡,治所在怀县,西晋移至野王。
荆州郡
乐安郡
忠烈堂:南宋左丞相陆秀夫
镇国府三畏堂宗祠意象图
镇国府三畏堂宗祠意象图
誓死不降元,立益王于福州。元兵杀来的时候,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、儿驱逐下海而死,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。
黜霸堂: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。他的口才相当好,两次出使南越。还曾写了一本《新语》送给高祖,大意是崇王黜霸。
三畏堂:大清国正一品镇国将军、诰封不入八分镇国公陆韫。雍正朝,“镇国将军陆韫卒,上体恤故臣,加封镇国公,典葬从不入八分之制,世袭。”自此以后,恩封的爵位还有金陵侯、长恩伯(承恩伯)、骁骑二等子。先祖原为宗室封爵第九级,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,辅国将军上。品级为武官正一品。亡故后受皇帝恩典,加封不入八分镇国公。赐江宁镇国府一座。“三畏堂”取意“畏天威、畏地怒、畏人心”,表达了上承皇恩天威、中正国法律例、下顺民心民意的为官之道,同时也是对陆氏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。
一、陆(陸)lù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、防城、南丹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、苗、瑶、彝、鲜、壮、水、京、土家、布依、赫哲、哈尼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陈留风俗传》云:“春秋时陆浑国之后。”此当以国为氏。陆浑故地在今河南嵩县。
2、郑樵注云:“妫姓,田敬仲之后也。十一世齐宣王少子通,封於平原般县陆乡,即陆终氏之故地,因以为氏。”田敬仲为虞舜之裔,故系出妫姓。般县故地在今山东德平镇东北。
3、又注云:“代北有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,后魏孝文迁洛阳,改为陆氏。”
4、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云:“陆羽不知所生(姓),以《易》自筮,得‘鸿渐于陆’,遂以陆为氏。”陆羽,字鸿渐,唐代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著《茶经》。
5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》注云:“明赐元人姓名,五十六曰陆忠。”
6、壮族之“陆”,本为绿色或飞鸟之意,会捕鸟者或以为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壮族》。汉代有陆贾;晋代有陆机、陆云;隋代有陆法言;宋代有陆游。
二、陆(陸)liù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洪湖、武昌等地有分布。(按:疑此误以“陆”为“六”之大写,故亦音liù,久之,则别为一氏。)一音lù,亦姓。详见该条。
三、陆(陸)
陆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1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江苏、广西、广东、浙江、上海等省(区)市多此姓。上述5省(区)市陆姓约占全国汉族陆姓人口65%。
陆姓起源:
1、系自芈姓。相传帝颛顼之孙吴回任尧时祝融,其子终,封于陆乡(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南),故称陆终,其后以邑为氏。
2、系自妫姓。春秋时田敬仲裔孙齐宣王少子通,封于平原般县之陆乡,即陆终故地,因以为氏。
3、源自允姓戎族。春秋时有陆浑国(故城在今河南蒿县东北伏流城北30余里),周景王二十年灭于晋,子孙遂以国为氏。
4、汉时匈奴人姓。汉景帝中元三年,陆强降,封乃侯。
5、河南陆氏,北魏孝文帝时改步六弧氏为陆氏。
6、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第4子托雷,托雷之第6子阿里不哥,因难避于湖北洪湖县下新河乡,隐姓埋名,遂以排行为姓,故姓陆。
7、清时满洲人姓。世居锦州。今满族姓。
8、清贵州思南府陆姓土司,得姓于明朝。
9、明、清时云南晋宁州晋宁驿土驿丞陆氏,系彝族。
10、台湾土著、京、土家、 彝、侗、苗、瑶、水、布依、赫哲、蒙古、黎、壮、白、羌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陆姓名人:
陆贾,汉时太中大夫,其子孙过长江居吴郡吴县,为一望族。
郡望:平原、河内、吴郡、河南。
其他姓氏
[ 陆 ]的同部首字 - [ 阝 ]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