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qī ]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367 | 2018年 | 无 | 2014年 | 无 |
2013年 | 308 | 2007年 | 无 | 2006年 | 402 |
1995年 | 353 | 1987年 | 无 | 1982年 | 174 |
明朝 | 无 | 元朝 | 无 | 宋朝 | 无 |
北宋 | 无 |
内容来源于:www.tangqie.com
漆姓主要源自:姜姓、姬姓。
漆姓起源一
源于姜姓,出自炎帝神农氏后裔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传说,神农氏的第四十一代孙、伯夷叔齐之孙隐居漆水之东,后徙于商丘东北的漆园,遂以地名“漆”为姓氏,称漆河,漆氏由此开始,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。重庆的江津、綦江、以及迁入贵州等地的漆氏族人中,有一部份在清朝嘉庆年间改为戚氏。
姜姓漆氏族人以及分衍的戚氏,大多尊奉漆河、漆氏三贤为得姓始祖。
漆姓起源二
源于姬姓,出自西周时期吴国漆雕职业,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。漆雕,最早出现时是职业称谓,主要是周王朝时期吴国开国国君姬泰伯(姬太伯)的后代,是油漆装饰工的古称。在他们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祖先的职业或技艺名称谓为姓氏者,称漆雕氏。春秋时期,孔子有三千弟子、七十二贤人,其中就有姬泰伯的后裔子孙漆雕开、漆雕哆、漆雕徒父,故称漆雕氏三贤,世传堂号即为“三贤堂”。漆雕氏在今天的湖北宜宾地区是大姓,主要分布于谱安、横江、双龙、复龙一带,在宜宾市区及宜宾县城均有此姓氏。后来,漆雕氏逐渐省文简化为单姓漆氏。在古代,“漆”与“柒”二字通假,因而亦有称柒氏者。
姬姓漆雕氏、以及分衍的柒氏,大多尊奉姬泰伯(姬太伯)、漆雕氏三贤为得姓始祖。
漆姓起源三
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古汪罔鄋瞒族长狄氏,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。该支漆氏出自古汪罔国,为其国大将鄋瞒族长狄氏所改。古代鄋瞒族(春秋时期长狄氏的一支),其中有的族人改姓为漆氏。汪罔,古国名,后世史书中讹为汪芒国,国君为防风氏。据一些专家的考证,汪罔国故址在武康,即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一带。
在史籍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记载:“吴伐越,得骨节专车,使问仲尼,对曰,禹治群氏近会嵇,防风氏至,戮之,其骨节专车。防风,汪芒之君,守封禺之山,为厘姓,在虞、夏、商为汪,于周为长翟,今为大人。”司马迁作《孔子世家》,主要取材于《孔子家语》,故与《孔子家语》所记基本相同,因此说“汪罔”为“汪芒”,守封禺为漆姓,于周为长翟氏。
在典籍《国语·鲁语》中有这样的记述:“客曰:‘防风氏何守也?’仲尼曰:‘汪芒氏之君也,守封,禺之山者也,为漆姓,在虞、夏、商为汪芒氏,于周为长狄,今为大人。’”此外,该书的注解上也指出:“汪芒,长狄之国名也。”
在史籍《左氏传》中记载:宋武公之世,长狄伐宋,班在宋地长邱打败长狄,俘获长翟缘斯。鲁桓公十六年长狄伐齐,王子成父俘斩长翟侨如和其弟荣如,将荣如斩首,并将其头埋在周之北门——济北谷城。卫国人又捕获其季弟简如。文公十一年长狄侵齐伐鲁,鲁在东郡濮阳的成地战败长狄,富父终甥杀长翟侨如,埋其首于鲁子驹之门,至宣公十五年荣如死时已一百零三年,而其兄焚如尚存,至焚如长翟氏为长狄氏,此后长狄败亡,并无子孙存活于鲁。
孔子说:“在周为长翟,今为大人”,即指该支漆氏。
漆姓起源四
源于地名,出自古代漆水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漆水,是古代一条河流的名称,是周王朝姬姓家族的发祥之地,史书记载其源出古代所称的右扶风郡杜陵岐山,东流汇入渭河。主要流域分布在邠州西部(今陕西咸阳彬县),今称漆河。在史籍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中记载:“羭次之山,漆水出焉,北流注于渭。其上多棫橿,其下多竹箭,其阴多赤铜,其阳多婴垣之玉。有兽焉,其状如禺而长臂,善投,其名曰嚣。有鸟焉,其状如枭,人面而一足,曰橐上靟,冬见夏蛰,服之不畏雷。”羭次之山,就是岐山的一个支脉,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,是远古燕山山系地质造山运动的产物,古漆水的发源地。
在漆水流域生息繁衍的古代住民,很早即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,即称漆氏,世代相传至今,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。
漆姓起源五
源于地名,出自春秋时期邾国邑地漆闾丘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漆闾丘,春秋时期邾国邑地,故址在今山东省邹城市,中心区域在今邹城漆女城遗址一带。邾国,亦称邾娄国,是姬姓曹家诸侯国,子爵,因此也称邾子国,开国君主叫曹侠,亦称邾侠。后还分出小邾国、邹国(驺国)、滥国等,但其一直是大国鲁国的附属国。邾国在历史上与鲁国一直是合合分分、亲亲打打。周灵王姬泄心二十年(鲁襄公姬午二十一年,邾悼公曹华四年,公元前552年),邾国在鲁国的不断打击下国势日衰,邾国的大夫、庶支贵族曹其干脆归附鲁国,并将其管理的漆闾丘地区一起奉献给鲁襄公,因此成为鲁国大夫。这在史籍《春秋谷梁传·襄二十一年》中有记载:“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。”
漆闾丘之地归属鲁国之后,其地民众多以地名为姓氏,称漆闾丘氏、漆闾氏、闾丘氏等,后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漆氏、闾氏、丘氏等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
有趣的是,由于鲁国人对邾国人大有偏见,因此,在漆闾丘之地归属鲁国之后, 鲁国人便将国内发生盗贼之事都归罪于漆闾丘之地的人民,因此←丘明在其编著的史籍《左传》中也记录了一笔:“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,于是鲁多盗。”
得姓始祖
漆河、鄋瞒、漆雕开、漆雕哆、漆雕徒、曹仲父(邾简公邾何)。
各支始祖
漆季高:山东蔡邑为漆姓之第二老家.第九十八代孙季高公出任江西观察史,万民爱慕,故落户江西南昌县猪市巷地,忠厚相传,诗书相继,文章礼乐,浑厚敦庞,皆季高公为承前启后之关键也.季高公为江西始祖,江西也就是漆雕氏第三个老家。
漆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,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台湾省也名列第四百四十二位,多以蔡州、濮阳、鲁郡、北海、南昌、武康为郡望。
漆氏系神农(即炎帝)后裔,本姓姜。神农后四十一代孙(即伯夷叔齐之孙)隐居漆水(名曰漆河)之东,后徙商 丘之漆园,遂以漆为姓,漆姓由此开始。
五十一代孙漆沔,有壮志,喜游观.至蔡邑(今山东省上蔡)谒神农,卜居上蔡汶水之阳,遂以蔡为郡望,这是漆姓称蔡郡之来历,山东蔡邑为漆姓之第二老家。
九十八代孙季高公出任江西观察史,万民爱慕,故落户江西南昌县猪市巷,忠厚相传,诗书相继,文章礼乐,浑厚敦庞,皆季高公为承前启后之关键,季高公为江西始祖,江西也就是漆雕氏第三个老家。
另一支漆氏为古代满族姓氏,春秋时长狄的一支,周顷王三年为齐国所灭。
再一支为漆室女之后,春秋时鲁国有漆室邑,居者以漆为氏。郡望为濮阳(在今河南省濮阳县)。据《尚友录》载:漆氏世为青州北海(今山东省昌乐东南)望族。又《姓氏考略》云:漆氏望出南昌(今江西省南昌市)、北海(今山东省昌乐东南)。
结合网络资料和实际联系已知:今重庆市的渝北区、江津县、綦江县、大足县、铜梁县,湖北省的武汉市新洲区、咸宁市、黄冈市团风县、麻城市、罗田县、黄梅县、赤壁市、潜江市,江西省的南昌市、宜春市的靖安县宜丰县、泰和市、高安市、萍乡市、上饶市、景德镇市,陕西省的西安市、汉中地区,四川省的成都市华阳县、郫县、绵阳市涪城区、达州市宣汉县、渠县、遂宁市、巴中市、资阳市乐至县、安岳县、乐山市、南充市、广安市武胜县、中江县、凉山州美姑县,云南省的易门县、丽江,贵州省的贵阳市、遵义市、六盘水市、大方县、黔西县、织金县、纳雍县、毕节市、龙里县,江苏省的淮安市淮阴区、仪征市、无锡市,山东省的菏泽市巨野县,,河北省石家庄市、沧州市,河南省郑州市、商城县,湖南省的株洲市醴陵县、永州市东安县、祁阳县、岳阳市、益阳市桃江县、常德市、张家界市,安徽省的金寨县、霍邱县、霍山县、六安市金安区、合肥市、淮南市,北京市,天津市,上海市,甘肃省的兰州市、陇西、天水、武威,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及全州等四县,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、大庆市,吉林省的吉林市,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、包头市,台湾省的苗栗县等地,均有漆氏族人聚居分布。各地漆氏人口在几十人到一万多人不等,其中湖北潜江熊口镇聚居人口一万多。
蔡州:亦称蔡郡。秦朝时期把原来的蔡、沈二国之地改置为三川郡。汉朝时期又改为汝南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晋朝时期将治所移至悬瓠城(今河南汝南)。隋、唐两朝改为蔡州,一度曾名为豫州;隋朝时期改汉朝的溱州置蔡州,其治所在隋朝时期名为上蔡县,唐朝时期名为汝阴县,均在今河南省汝南县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也曾置蔡州,治所在蔡阳,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部一带地区。
濮阳郡:濮阳古为帝丘;春秋时期卫国轩都,因地在濮水之北,故名,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,古黄河南岸。秦、汉之际为濮阳县,属东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。汉、魏时期为东郡治所。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,西晋末期改郡,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,治所均在古濮阳。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(今山东省鄄城北)。隋朝时期改为濮州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、濮阳市、范县、山东省濮州县、郭城县一带地区。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。五代后梁、后晋夹河苦战,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。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,就在黄河边上。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,宋、金之际,黄河主流南趋,濮阳便远离黄河。
鲁郡:亦称鲁国、鲁国郡、东鲁郡。西汉朝初期,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,治所在鲁县(今山东曲阜)。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、泗水、滋阳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。另外,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,改鲁县为汶阳县,继而恢复曲阜原名,治所在兖州。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,虽然辖有曲阜,治所亦在兖州,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(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)。
北海郡: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(癸巳,公元前148年)分齐郡置郡,治所在北海(一说营陵,今山东昌乐)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、烟台一带地区。隋、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,治益都,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。
南昌郡:即今江西南昌市。春秋战国时期属吴楚。秦朝时期属九江郡。旧史学家们称之为“南蛮”之地。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朝。西汉高祖刘邦五年(己亥公元前202年),大将军灌婴率兵南下,进驻南昌;汉高祖刘邦六年(庚子,公元前201年)立豫章郡,领十八县,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境大部,治所设于南昌县中,希望以这一块“南方昌盛”之地为根据地,进而平定南越,以“昌大南缰”。取“南方昌盛”和“昌大南缰”之意,“南昌”之名始此,从此这块“南蛮”之地就有了“豫章”和“南昌”二名称。据传,灌婴大将军是南昌城的创筑者,故俗称南昌城为“灌婴城”和“灌城”。自西汉以来,南昌一直是郡、州、道、路、府、县的治所,故人们或以郡名,或以州道名,或以路府名,或以县名,但都是指南昌这块地方。王莽篡汉后的西汉朝始建国元年(己巳,公元9年),将豫章郡易名九江郡,南昌县易名宜善,故南昌又有了“宜善”一名。东汉、三国、晋、南北朝,以郡名则为豫章,以郡治所名则为南昌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罢豫章郡置洪州,治所在豫章(由南昌县改),从此南昌又多了一个“洪州”之名。唐朝至德元年(丙申公元756年),豫章郡改名为章郡,“章郡”又成了一个名称。唐朝宝应元年壬寅(公元762年),豫章县改名钟陵县,南昌又称“钟陵”。南宋、元朝时期,洪州为隆兴府、隆兴路、龙兴路,治所为南昌、新建,“隆兴”、“龙兴”、“新建”的新名称又出现了。明朝初年,龙兴路改江都府,所以南昌又称“洪都”。此外,赣江,古亦称章江,所以在古籍中,南昌城又被称为“章江城”、“江城”。后来,又因中国共产党的“八一南昌起义”在其地,而被人们称之为“英雄城”、“八一城”。
武康县: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,位于浙北地区。县境乃古汪罔国,亦称防风国。西周初期隶属于吴国,春秋时期属越国,越国灭亡后属于楚国。秦、汉两朝,武康为乌程、余杭县南疆北境,县域有余不亭。三国时期的东吴黄武元年(壬寅,公元222年)始置永安县。西晋太康元年(庚子,公元280年)改永安县为永康县。晋太康三年(壬寅,公元282年),因县境内有武康山(今铜官山),遂改永康县为武康县,县治迁往前溪北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武康县并入余杭县。隋仁寿二年(壬戌,公元602年)复置武康县,属湖州。唐朝武德三年(庚辰,公元620年)废武康县,置安州,州府设武康。唐武德四年(辛巳,公元621年)废安州,改武康为武州,隶属湖州。唐武德七年(甲申,公元624年)废武州,复置武康县,隶湖州。唐天授二年(辛卯,公元691年),析县东十七乡设武源县。唐天宝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更名德清县,此后两县并存。宋朝景德元年(甲辰,公元1004年)设立武康镇,此后一直沿用。1958年6月17日,武康县并入德清县,县治城关镇。2004年改名乾元镇至今。1994年5月17日,德清县治迁至武康镇。
蔡州堂:以望立堂,亦称蔡郡堂。
濮阳堂:以望立堂,亦称帝丘堂、轩都堂。
鲁郡堂:以望立堂,亦称鲁国堂、东鲁堂。
武康堂:以望立堂,亦称汪罔堂、防风堂、永安堂、永康堂。
三贤堂:春秋时期,孔子有三千弟子,七十二贤人,其中有漆氏后裔漆雕开、漆雕哆、漆雕徒父,故称漆氏堂号“三贤堂”。为纪念三贤人,漆氏改单姓为复姓,复姓漆雕从此开始。
一、漆qī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河南之义马,湖北之监利、洪湖,江西之崇仁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归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长狄侨如,本鄋瞒之国,姓漆,又为氏。”“鄋瞒”(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腴瞒”,误。),古族名。《左传·注》:“防风氏之后。”分布在今山东中部、济南以北地区。
2、郑樵又注:“一云漆室女之后。”漆室,鲁邑名,漆室邑之女,过时未适人,忧时忧君,倚柱而啸。”
3、又注:“古有漆沈,为鲁相;或云:“即漆雕开,亦单为漆氏”。
4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邠之新平有漆水,或以水名为氏。”新平在今陕西邠县。望出南昌、青州、北海。唐代有漆朗;宋代有漆凯之,郎中令;又有漆秀彦,宝祐进士;元代有漆希苑,临江路知事;明代有漆居敬,洪武进士。
二、漆
漆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漆姓起源:
1、古诸侯防风氏之后。虞、夏、商时汪芒氏(亦称汪罔),周时长狄,亦称长翟,即春秋时鄋瞒,均为漆姓。春秋时鄋瞒故城在今山东历城北。
2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大夫食采于漆(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北之漆城),因氏。
3、孔子弟子漆雕开之后,改漆雕氏为漆氏。今世漆姓多出于此。
4、陕西境内漆水,源出同官县(故城在今陕西铜川北)东北大神山,或以水为氏。
漆姓名人:
漆沈,春秋时鲁相。
郡望:青州、北海、南昌。
漆姓古代名人
漆希范元代,高安人,才识超人,善写文章。谨慎清廉,为世人所推崇。梦庚之子,行福一,字文翁,号平溪,于宋景泰,甲子年(1264)生,三十始举学官,中试为本邑教谕,再受袁州。南康两郡学录,升南轩书院山长,授靖江路儒学教授,陈八事于朝,受知平章温迪罕公恒,延佑四年(1317),辟监湖广乡试,再升临江路总管府知事。元仁宗皇帝的儒师集贤大学士王约(字彦博)荐授湖广儒学提举。于元泰定乙丑(1325)7月23日殁官邸,还葬沙岗,配陈氏,先公卒,亦葬沙岗。子一:信渊(名鉴,行受一,于元至元丙戌生,由学录历任武冈教授,于元至正壬午殁,葬楼背,配胡氏,殁缺,葬斜桥山。)
漆文昌明代,瑞州新昌人。漆雕哆,字子敛,春秋末年鲁国人,孔子弟子。唐开元二十七年(739年)封“武城伯”。宋大中祥符二年(1009年)封“濮阳侯”。明嘉靖九年(1530年)封“先贤”。
漆雕徒父春秋末年,字子文,鲁国人,孔子弟子。唐开元二十七年(739年)封“须句伯”。宋大中祥符二年(1009年)封“高菀侯”。明嘉靖九年(1530年)封“先贤”。
漆雕开春秋末年,公元前540—?,鲁国人,一说蔡国人,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。字子开,又字子若,又说作子修。《史记》记载,他曾随孔子学习《尚书》(即《书经》,是孔子所整理中国上古的历史资料)。《孔子家语·弟子解》亦说他“习《尚书》,不乐仕”。一次孔子叫他去做官,说:“子之齿可以仕矣,时将过。”他答曰“吾斯之未能信”,表示不愿做官。孔子听后很高兴。《公冶长》亦有记载:子使漆雕开仕。对曰:“吾斯之未能信。”子说;。漆雕开是孔子弟子,无罪受刑而致身残,为人谦和而有自尊,博览群书,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。他主持正义,刚正不阿,主张色不屈于人,目不避其敌,具有“勇者不惧”的美德。比孔子小十一岁,孔子对其像兄弟一般。那时孔子学生和墨子常有争议,有一次墨子说,漆雕开是个残疾。孔子反驳说,但品德一点都不伤残。可见是非常维护漆雕开的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把他列为儒家八派之一(漆雕氏之儒)。唐开元二十七年(739年)追封“膝伯”。宋大中祥符二年(1009年)加封“平舆侯”。明嘉靖九年(1530年)改称“先贤漆雕子”。漆雕开发展了孔子“性相近”、“习相远”的学说。认为有的人性善,有的人性恶。提出了“天理”和“人欲”的概念,形成了人性论。著有《漆雕子》十三篇。其为论有理,深受好评。)
漆健号镇环,仕宋为关南兵马都监,夫人黄氏,具葬曦岭枫林岗.子二:恺之,觌之,漆自立:名大登,字文甫,淳佑十年中方逢辰榜进士.漆应圣:名秀彦,字俊卿,宋咸淳六年进士,官至从政郎韶州录事参军。
漆应贤名秀茂,字蜚卿,与兄应圣同登进士。
漆德汛信渊长子,名勃,临江路照磨。
漆德润信渊次子,名源,字文博,临江路同知。
漆梦周字仁伯,由贡例授辰州府教授。
漆希韩元朝,梦周长子,字义翁,由国学辟为湖广提刑,漆希程:梦周次子字立翁,以文学征为金华学正(元朝时).漆信博:由贡例任四川重庆府巴县县丞再任直隶宣城丞,明永乐十六年调安南清华府九,真州农功县县丞,遂家安南未回,漆明佺:名登,字汝高,号曦峰,中嘉靖乙未会试,允宁州知州,马湖府同知.漆绳金字声之,号东郊,以易经中清康熙乙酉科二十名举人,漆声梧,名廷栋,字中立,号岚峰,乾隆甲午举人,漆胜煊,名亘光,又名日宣,字恒辉,号桂林,道光乙酉钦赐第一名举人,漆胜炤,名日升,字旭初,号竹轩,嘉庆庚申恩科举人,漆武煊:名耀廷,字荣光,号莲炬,晚号晦岩,清光绪乙酉举人,广信府铅山县训导,两淮盐课大使。
漆武济字济元,中央军官特训班第一期毕业。
漆希程元朝,梦周次子字立翁,以文学征为金华学正(元朝时)
漆信博明朝,由贡例任四川重庆府巴县县丞再任直隶宣城丞,明永乐十六年调安南清华府九真州农功县县丞,遂家安南未回
漆明佺明朝,名登,字汝高,号曦峰,中嘉靖乙未会试,允宁州知州,马湖府同知
漆绳金清朝,字声之,号东郊,以易经中清康熙乙酉科二十名举人
漆声梧清朝,名廷栋,字中立,号岚峰,乾隆甲午举人
漆胜煊清朝,名亘光,又名日宣,字恒辉,号桂林,道光乙酉钦赐第一名举人
漆胜炤清朝,名日升,字旭初,号竹轩,嘉庆庚申恩科举人
漆武煊清朝,名耀廷,字荣光,号莲炬,晚号晦岩,清光绪乙酉举人,广信府铅山县训导,两淮盐课大使。
漆姓近代名人
漆南熏1892年生,1927年卒,江津人,著名学者,国民党左派。他自1926年春至1927年1月在重庆任《新蜀报》主笔期间发表49篇政论文章,他为《经济侵略下之中国》一书撰写两篇序,还有“五卅”时期刊载于上海《民族日报》的一篇政论。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委员会重庆社科院于2006年编写《漆南熏遗著选编>>邓小平题签。
蔡州:亦称蔡郡。秦朝时期把原来的蔡、沈二国之地改置为三川郡。汉朝时期又改为汝南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晋朝时期将治所移至悬瓠城(今河南汝南)。隋、唐两朝改为蔡州,一度曾名为豫州;隋朝时期改汉朝的溱州置蔡州,其治所在隋朝时期名为上蔡县,唐朝时期名为汝阴县,均在今河南省汝南县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也曾置蔡州,治所在蔡阳,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部一带地区。
濮阳郡:濮阳古为帝丘;春秋时期卫国轩都,因地在濮水之北,故名,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,古黄河南岸。秦、汉之际为濮阳县,属东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。汉、魏时期为东郡治所。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,西晋末期改郡,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,治所均在古濮阳。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(今山东省鄄城北)。隋朝时期改为濮州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、濮阳市、范县、山东省濮州县、郭城县一带地区。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。五代后梁、后晋夹河苦战,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。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,就在黄河边上。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,宋、金之际,黄河主流南趋,濮阳便远离黄河。
鲁郡:亦称鲁国、鲁国郡、东鲁郡。西汉朝初期,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,治所在鲁县(今山东曲阜)。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、泗水、滋阳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。另外,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,改鲁县为汶阳县,继而恢复曲阜原名,治所在兖州。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,虽然辖有曲阜,治所亦在兖州,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(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)。
北海郡: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(癸巳,公元前148年)分齐郡置郡,治所在北海(一说营陵,今山东昌乐)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、烟台一带地区。隋、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,治益都,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。
南昌郡:即今江西南昌市。春秋战国时期属吴楚。秦朝时期属九江郡。旧史学家们称之为“南蛮”之地。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朝。西汉高祖刘邦五年(己亥公元前202年),大将军灌婴率兵南下,进驻南昌;汉高祖刘邦六年(庚子,公元前201年)立豫章郡,领十八县,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境大部,治所设于南昌县中,希望以这一块“南方昌盛”之地为根据地,进而平定南越,以“昌大南缰”。取“南方昌盛”和“昌大南缰”之意,“南昌”之名始此,从此这块“南蛮”之地就有了“豫章”和“南昌”二名称。据传,灌婴大将军是南昌城的创筑者,故俗称南昌城为“灌婴城”和“灌城”。自西汉以来,南昌一直是郡、州、道、路、府、县的治所,故人们或以郡名,或以州道名,或以路府名,或以县名,但都是指南昌这块地方。王莽篡汉后的西汉朝始建国元年(己巳,公元9年),将豫章郡易名九江郡,南昌县易名宜善,故南昌又有了“宜善”一名。东汉、三国、晋、南北朝,以郡名则为豫章,以郡治所名则为南昌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罢豫章郡置洪州,治所在豫章(由南昌县改),从此南昌又多了一个“洪州”之名。唐朝至德元年(丙申公元756年),豫章郡改名为章郡,“章郡”又成了一个名称。唐朝宝应元年壬寅(公元762年),豫章县改名钟陵县,南昌又称“钟陵”。南宋、元朝时期,洪州为隆兴府、隆兴路、龙兴路,治所为南昌、新建,“隆兴”、“龙兴”、“新建”的新名称又出现了。明朝初年,龙兴路改江都府,所以南昌又称“洪都”。此外,赣江,古亦称章江,所以在古籍中,南昌城又被称为“章江城”、“江城”。后来,又因中国共产党的“八一南昌起义”在其地,而被人们称之为“英雄城”、“八一城”。
武康县: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,位于浙北地区。县境乃古汪罔国,亦称防风国。西周初期隶属于吴国,春秋时期属越国,越国灭亡后属于楚国。秦、汉两朝,武康为乌程、余杭县南疆北境,县域有余不亭。三国时期的东吴黄武元年(壬寅,公元222年)始置永安县。西晋太康元年(庚子,公元280年)改永安县为永康县。晋太康三年(壬寅,公元282年),因县境内有武康山(今铜官山),遂改永康县为武康县,县治迁往前溪北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武康县并入余杭县。隋仁寿二年(壬戌,公元602年)复置武康县,属湖州。唐朝武德三年(庚辰,公元620年)废武康县,置安州,州府设武康。唐武德四年(辛巳,公元621年)废安州,改武康为武州,隶属湖州。唐武德七年(甲申,公元624年)废武州,复置武康县,隶湖州。唐天授二年(辛卯,公元691年),析县东十七乡设武源县。唐天宝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更名德清县,此后两县并存。宋朝景德元年(甲辰,公元1004年)设立武康镇,此后一直沿用。1958年6月17日,武康县并入德清县,县治城关镇。2004年改名乾元镇至今。1994年5月17日,德清县治迁至武康镇。
蔡州堂:以望立堂,亦称蔡郡堂。
濮阳堂:以望立堂,亦称帝丘堂、轩都堂。
鲁郡堂:以望立堂,亦称鲁国堂、东鲁堂。
武康堂:以望立堂,亦称汪罔堂、防风堂、永安堂、永康堂。
三贤堂:春秋时期,孔子有三千弟子,七十二贤人,其中有漆氏后裔漆雕开、漆雕哆、漆雕徒父,故称漆氏堂号“三贤堂”。为纪念三贤人,漆氏改单姓为复姓,复姓漆雕从此开始。
一、漆qī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河南之义马,湖北之监利、洪湖,江西之崇仁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归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长狄侨如,本鄋瞒之国,姓漆,又为氏。”“鄋瞒”(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腴瞒”,误。),古族名。《左传·注》:“防风氏之后。”分布在今山东中部、济南以北地区。
2、郑樵又注:“一云漆室女之后。”漆室,鲁邑名,漆室邑之女,过时未适人,忧时忧君,倚柱而啸。”
3、又注:“古有漆沈,为鲁相;或云:“即漆雕开,亦单为漆氏”。
4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邠之新平有漆水,或以水名为氏。”新平在今陕西邠县。望出南昌、青州、北海。唐代有漆朗;宋代有漆凯之,郎中令;又有漆秀彦,宝祐进士;元代有漆希苑,临江路知事;明代有漆居敬,洪武进士。
二、漆
漆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漆姓起源:
1、古诸侯防风氏之后。虞、夏、商时汪芒氏(亦称汪罔),周时长狄,亦称长翟,即春秋时鄋瞒,均为漆姓。春秋时鄋瞒故城在今山东历城北。
2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大夫食采于漆(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北之漆城),因氏。
3、孔子弟子漆雕开之后,改漆雕氏为漆氏。今世漆姓多出于此。
4、陕西境内漆水,源出同官县(故城在今陕西铜川北)东北大神山,或以水为氏。
漆姓名人:
漆沈,春秋时鲁相。
郡望:青州、北海、南昌。
一、漆qī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河南之义马,湖北之监利、洪湖,江西之崇仁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归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长狄侨如,本鄋瞒之国,姓漆,又为氏。”“鄋瞒”(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腴瞒”,误。),古族名。《左传·注》:“防风氏之后。”分布在今山东中部、济南以北地区。
2、郑樵又注:“一云漆室女之后。”漆室,鲁邑名,漆室邑之女,过时未适人,忧时忧君,倚柱而啸。”
3、又注:“古有漆沈,为鲁相;或云:“即漆雕开,亦单为漆氏”。
4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邠之新平有漆水,或以水名为氏。”新平在今陕西邠县。望出南昌、青州、北海。唐代有漆朗;宋代有漆凯之,郎中令;又有漆秀彦,宝祐进士;元代有漆希苑,临江路知事;明代有漆居敬,洪武进士。
二、漆
漆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漆姓起源:
1、古诸侯防风氏之后。虞、夏、商时汪芒氏(亦称汪罔),周时长狄,亦称长翟,即春秋时鄋瞒,均为漆姓。春秋时鄋瞒故城在今山东历城北。
2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大夫食采于漆(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北之漆城),因氏。
3、孔子弟子漆雕开之后,改漆雕氏为漆氏。今世漆姓多出于此。
4、陕西境内漆水,源出同官县(故城在今陕西铜川北)东北大神山,或以水为氏。
漆姓名人:
漆沈,春秋时鲁相。
郡望:青州、北海、南昌。
蔡州:亦称蔡郡。秦朝时期把原来的蔡、沈二国之地改置为三川郡。汉朝时期又改为汝南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晋朝时期将治所移至悬瓠城(今河南汝南)。隋、唐两朝改为蔡州,一度曾名为豫州;隋朝时期改汉朝的溱州置蔡州,其治所在隋朝时期名为上蔡县,唐朝时期名为汝阴县,均在今河南省汝南县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也曾置蔡州,治所在蔡阳,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部一带地区。
濮阳郡:濮阳古为帝丘;春秋时期卫国轩都,因地在濮水之北,故名,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,古黄河南岸。秦、汉之际为濮阳县,属东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。汉、魏时期为东郡治所。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,西晋末期改郡,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,治所均在古濮阳。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(今山东省鄄城北)。隋朝时期改为濮州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、濮阳市、范县、山东省濮州县、郭城县一带地区。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。五代后梁、后晋夹河苦战,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。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,就在黄河边上。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,宋、金之际,黄河主流南趋,濮阳便远离黄河。
鲁郡:亦称鲁国、鲁国郡、东鲁郡。西汉朝初期,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,治所在鲁县(今山东曲阜)。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、泗水、滋阳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。另外,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,改鲁县为汶阳县,继而恢复曲阜原名,治所在兖州。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,虽然辖有曲阜,治所亦在兖州,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(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)。
北海郡: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(癸巳,公元前148年)分齐郡置郡,治所在北海(一说营陵,今山东昌乐)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、烟台一带地区。隋、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,治益都,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。
南昌郡:即今江西南昌市。春秋战国时期属吴楚。秦朝时期属九江郡。旧史学家们称之为“南蛮”之地。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朝。西汉高祖刘邦五年(己亥公元前202年),大将军灌婴率兵南下,进驻南昌;汉高祖刘邦六年(庚子,公元前201年)立豫章郡,领十八县,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境大部,治所设于南昌县中,希望以这一块“南方昌盛”之地为根据地,进而平定南越,以“昌大南缰”。取“南方昌盛”和“昌大南缰”之意,“南昌”之名始此,从此这块“南蛮”之地就有了“豫章”和“南昌”二名称。据传,灌婴大将军是南昌城的创筑者,故俗称南昌城为“灌婴城”和“灌城”。自西汉以来,南昌一直是郡、州、道、路、府、县的治所,故人们或以郡名,或以州道名,或以路府名,或以县名,但都是指南昌这块地方。王莽篡汉后的西汉朝始建国元年(己巳,公元9年),将豫章郡易名九江郡,南昌县易名宜善,故南昌又有了“宜善”一名。东汉、三国、晋、南北朝,以郡名则为豫章,以郡治所名则为南昌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罢豫章郡置洪州,治所在豫章(由南昌县改),从此南昌又多了一个“洪州”之名。唐朝至德元年(丙申公元756年),豫章郡改名为章郡,“章郡”又成了一个名称。唐朝宝应元年壬寅(公元762年),豫章县改名钟陵县,南昌又称“钟陵”。南宋、元朝时期,洪州为隆兴府、隆兴路、龙兴路,治所为南昌、新建,“隆兴”、“龙兴”、“新建”的新名称又出现了。明朝初年,龙兴路改江都府,所以南昌又称“洪都”。此外,赣江,古亦称章江,所以在古籍中,南昌城又被称为“章江城”、“江城”。后来,又因中国共产党的“八一南昌起义”在其地,而被人们称之为“英雄城”、“八一城”。
武康县: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,位于浙北地区。县境乃古汪罔国,亦称防风国。西周初期隶属于吴国,春秋时期属越国,越国灭亡后属于楚国。秦、汉两朝,武康为乌程、余杭县南疆北境,县域有余不亭。三国时期的东吴黄武元年(壬寅,公元222年)始置永安县。西晋太康元年(庚子,公元280年)改永安县为永康县。晋太康三年(壬寅,公元282年),因县境内有武康山(今铜官山),遂改永康县为武康县,县治迁往前溪北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武康县并入余杭县。隋仁寿二年(壬戌,公元602年)复置武康县,属湖州。唐朝武德三年(庚辰,公元620年)废武康县,置安州,州府设武康。唐武德四年(辛巳,公元621年)废安州,改武康为武州,隶属湖州。唐武德七年(甲申,公元624年)废武州,复置武康县,隶湖州。唐天授二年(辛卯,公元691年),析县东十七乡设武源县。唐天宝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更名德清县,此后两县并存。宋朝景德元年(甲辰,公元1004年)设立武康镇,此后一直沿用。1958年6月17日,武康县并入德清县,县治城关镇。2004年改名乾元镇至今。1994年5月17日,德清县治迁至武康镇。
蔡州堂:以望立堂,亦称蔡郡堂。
濮阳堂:以望立堂,亦称帝丘堂、轩都堂。
鲁郡堂:以望立堂,亦称鲁国堂、东鲁堂。
武康堂:以望立堂,亦称汪罔堂、防风堂、永安堂、永康堂。
三贤堂:春秋时期,孔子有三千弟子,七十二贤人,其中有漆氏后裔漆雕开、漆雕哆、漆雕徒父,故称漆氏堂号“三贤堂”。为纪念三贤人,漆氏改单姓为复姓,复姓漆雕从此开始。
一、漆qī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河南之义马,湖北之监利、洪湖,江西之崇仁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归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长狄侨如,本鄋瞒之国,姓漆,又为氏。”“鄋瞒”(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腴瞒”,误。),古族名。《左传·注》:“防风氏之后。”分布在今山东中部、济南以北地区。
2、郑樵又注:“一云漆室女之后。”漆室,鲁邑名,漆室邑之女,过时未适人,忧时忧君,倚柱而啸。”
3、又注:“古有漆沈,为鲁相;或云:“即漆雕开,亦单为漆氏”。
4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邠之新平有漆水,或以水名为氏。”新平在今陕西邠县。望出南昌、青州、北海。唐代有漆朗;宋代有漆凯之,郎中令;又有漆秀彦,宝祐进士;元代有漆希苑,临江路知事;明代有漆居敬,洪武进士。
二、漆
漆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漆姓起源:
1、古诸侯防风氏之后。虞、夏、商时汪芒氏(亦称汪罔),周时长狄,亦称长翟,即春秋时鄋瞒,均为漆姓。春秋时鄋瞒故城在今山东历城北。
2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大夫食采于漆(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北之漆城),因氏。
3、孔子弟子漆雕开之后,改漆雕氏为漆氏。今世漆姓多出于此。
4、陕西境内漆水,源出同官县(故城在今陕西铜川北)东北大神山,或以水为氏。
漆姓名人:
漆沈,春秋时鲁相。
郡望:青州、北海、南昌。
其他姓氏
[ 漆 ]字的同音字 - [ qi ]
[ 漆 ]的同部首字 - [ 氵 ]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