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昔挈儿辈,竹岙上祖坟。先期办祭具,事事必躬亲。
舟中诵祖诗,居辽念儿女。至性潜悲辛,春物为凄苦。
如今一尊酒,还似父在时。莹莹儿泪满,地下父岂知。
忍哉人间世,一瞑绝万古。酾酒不及泉,滴泪不入土。
但愿死有知,魂魄得完聚。
竹岙扫墓三首 其二。近现代。王季思。 父昔挈儿辈,竹岙上祖坟。先期办祭具,事事必躬亲。舟中诵祖诗,居辽念儿女。至性潜悲辛,春物为凄苦。如今一尊酒,还似父在时。莹莹儿泪满,地下父岂知。忍哉人间世,一瞑绝万古。酾酒不及泉,滴泪不入土。但愿死有知,魂魄得完聚。
王季思(1906-1996),学名王起,字季思,以字行。笔名小米、之操、梦甘、在陈、齐人,室名玉轮轩,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。浙江永嘉人,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,从小就热爱戏曲。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、文学史家,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。他重新整理《西厢记校注》,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《桃花扇传奇》。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《中国文学史》以及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》与《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》,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,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,被誉为“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”。 ...
王季思。 王季思(1906-1996),学名王起,字季思,以字行。笔名小米、之操、梦甘、在陈、齐人,室名玉轮轩,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。浙江永嘉人,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,从小就热爱戏曲。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、文学史家,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。他重新整理《西厢记校注》,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《桃花扇传奇》。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《中国文学史》以及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》与《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》,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,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,被誉为“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”。
登姑苏台。宋代。释行海。 姑苏台上鹿麇来,流水千年去不回。野草青青都是恨,春风不放百花开。
听简上人吹芦管三首。唐代。张祜。 蜀国僧吹芦一枝,陇西游客泪先垂。至今留得新声在,却为中原人不知。细芦僧管夜沈沈,越鸟巴猿寄恨吟。吹到耳边声尽处,一条丝断碧云心。月落江城树绕鸦,一声芦管是天涯。分明西国人来说,赤佛堂西是汉家。
西崦山前逢首夏,与君一笑共扁舟。已无梅花烂刺眼,赖有太湖清散愁。
晴日菰蒲鹅鹳下,远风波浪鱼龙游。酒酣忽忆鸱夷子,长日挂帆天汉流。
夏朝同顾九和侍讲湛次泉编修应元忠吉士汎舟出西崦游太湖。明代。郑善夫。 西崦山前逢首夏,与君一笑共扁舟。已无梅花烂刺眼,赖有太湖清散愁。晴日菰蒲鹅鹳下,远风波浪鱼龙游。酒酣忽忆鸱夷子,长日挂帆天汉流。
角招 其一。元代。邵亨贞。 梦云杳。东风外,画阑倚遍寒峭。小梅春正好。护忆故园,花满林沼。天荒地老。但暗惜、王孙芳草。鹤发仙翁洞里,为分得一枝来,便迎人索笑。窗晓。冷香窈霭,幽情雅澹,不减孤山道。旧愁浑欲扫。却明朝、新愁萦绕。何郎易恼。且约住、伤春怀抱。彩笔风流未少。更何日、玉箫吹,金尊倒。